遗墨越狱:方志敏狱中文稿是如何流传下来的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董少东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10-13 04:24

 

方志敏在南昌赴刑场前留影。

千秋青史永留红

几十年以后,高家骏、程全昭和胡逸民,分别用口述或撰文的方式回忆过传递方志敏狱中文稿的经过。由于他们都是单线传递,再加上时间太过久远,回忆中难免错漏,彼此间亦有出入。比如高家骏和胡逸民都提到了传递的文稿中包括《可爱的中国》,其实这篇文章是由胡逸民传递的。又比如胡逸民说蒋介石亲自来劝降方志敏,得不到史料支持。

目前,史学界相对公认的是,方志敏狱中文稿,是通过程全昭、高家骏、胡逸民、向影心四个人,分四次传递到监狱之外。但真正让文稿交付党组织的其实只有两次,即程全昭和胡逸民。

这两个人互不相识,也没有任何横向联系,他们经不同路径传递了狱中文稿,中间相隔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且,这两个人其实都没有把文稿直接交到党组织,而是非常巧合地交给了同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章乃器的夫人胡子婴。

胡子婴也曾撰文回忆自己接收和转递方志敏狱中文稿的经历,她的回忆非常细致、细节充分,且能够与其他人的回忆和史料相互印证,因而准确度要高得多。胡子婴自己写道:“因为时间已经过去四十多年,我也老了,可能有些小的出入……但由于这两次经过印象很深刻,一次是冒了生命危险去取的,所以大致没有错误。”她的回忆,特别是她在传递方志敏狱中文稿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对还原整个过程提供了极大帮助。

“冒了生命危险去取的”那次,是去宝隆医院找程全昭。胡子婴就是那个“贵妇人”。当时程全昭问她姓什么,胡子婴不能用真名实姓,就用了母亲的姓氏,说“姓宋”,这才让程全昭误把她认作宋庆龄。

那天,胡子婴碰巧去生活书店,书店的负责人毕云程等几个人正在犯难。他们看了程全昭送的信,得知还有一包方志敏的文件在宝隆医院。信的真伪无法证实,白色恐怖之下,这有可能是国民党特务设下的圈套。如果不去取,更有可能辜负了那份从狱中冒极大风险送出的文件。

两下为难之际,胡子婴自告奋勇。她不是中共党员,又有社会显达身份,即便是圈套应该也有转圜余地。但是风险依然在,毕云程等人不同意。胡子婴却言出必行。这才由她取回了第一批方志敏狱中文稿,交给了毕云程、胡愈之。

胡子婴回忆,这包文件是密写的,要经过处理才能显出来,而且前四页是真的空白,直到第五页才有文字显出来。“这文件如何到鲁迅先生手中,又如何送到延安,我就全不知道了。”

胡子婴还不知道的是,毕云程是中央特科工作人员,他把显影文稿抄件转到了中央特科。当时的中央特科临时负责人王世英看后,又将文稿抄件转到莫斯科共产国际东方部。接着文稿又由莫斯科传到巴黎《救国时报》社,1936年1月29日纪念方志敏烈士被俘一周年,《救国时报》全文发表了方志敏《在狱致全体同胞书》和《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两篇文稿。这是最早公开发表的方志敏狱中文稿。

出于对鲁迅先生的尊重和方志敏信中的嘱托,毕云程将《给鲁迅的信》和文稿抄件转交给鲁迅。鲁迅先生确实收到了方志敏的狱中文稿,但并非由他传递给党组织,相反,是党组织转递给他的。

关于这段历史,曾入选中学课本的《同志的信任》虽然与史实不符,但文中的判断一点没错:“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胡子婴第二次接收方志敏狱中文稿是在一年多以后,“1936年11月18日傍晚,一个貌似小商的人将一部分方志敏烈士的遗稿送到我家。”这个“貌似小商的人”就是胡逸民。胡逸民说,他实在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共产党的机关或领导人,你们是救国会的知名人士,跟共产党很好,你们一定知道,所以我只好转托给你们。

胡子婴回忆,这批文稿没有密写,是用毛笔直接写在纸上的,字迹与她一年前看到的信一样。当天她就看完了文稿,印象最深的是《可爱的中国》。

胡子婴对日期记述如此准确,是因为接收这批文稿五天后,章乃器被捕,即救国会“七君子事件”——那一天是11月23日。

胡子婴怕敌人抄家,便打电话与宋庆龄联系,经宋庆龄同意,胡子婴立即取出烈士手稿交给章乃器的弟弟章秋阳(中共党员),让他乘出租车送到宋处。宋庆龄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忆,她收到过文稿,后来转交给了从延安来的冯雪峰。据档案载:冯看后做了批语交“小K”(即潘汉年)。后来,冯又遵“小K”嘱转交谢澹如保存于上海。数年后,冯雪峰编辑出版的《可爱的中国》影印本就是这批珍贵文稿之一。

方志敏烈士狱中文稿里最长也是最早完成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其手稿是1940年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街头发现的,当即以重金买下。党史学界综合相关资料推测,这篇文稿很可能就是向影心传递出去的。

时任八路军参谋长兼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负责人的叶剑英,看后写下《看方志敏同志手书有感》:

血染东南半壁红,

忍将奇迹作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

又照秦淮一叶枫。

郭沫若读了方志敏狱中遗著后,亦感慨不已,和叶剑英诗:

千秋青史永留红,

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

弋阳依旧万株枫。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