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才微信名叫“老船长”,他的心连着海,直到献出生命
宋月才是一名退役军人,他的微信名叫“老船长”。
大伙儿从没觉得这是个昵称,他们说:这就是老宋,他的心连着海。
在海军部队工作26年,宋月才退休回家。他的家就在大连,离海也不远。然而,告别“军港之夜”,不再“头枕着波涛”,宋月才咋睡都不踏实。
2011年11月,接到来自七六○研究所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的召唤,宋月才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担任试验平台负责人。平台工作队伍中的20多个人,几乎都是这些年他亲自招进来的。
本已离开军港,谁知又回码头。同事们回忆,这些年,宋月才除了在平台上工作就是在电脑前敲键盘。
试验平台工作人员宋健说:“老宋有一个巴掌大的小电饭锅,为了节省时间,老宋经常用它煮粥、下方便面,就点咸菜简单对付。有一次我问他,不用那么艰苦吧。他却笑着说,就爱这一口。”
在一起时间久了,大伙儿发现宋月才桌上的资料堆得越来越高。老宋日日夜夜敲键盘,竟然敲出来几十万字的材料,编写出7本试验平台培训教材。
2018年7月,平台试验进入关键阶段,要在大海上航行36个小时,每个时间段都需要有人值班。宋月才说,人老了觉少,睡不着,他把两个通宵夜班都抢了过去。夜晚的大海漆黑一片,他睁大双眼,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终于,我们坚持到了天亮,老宋跟我一起对着海面日出的方向唱起了歌。”宋健回忆起那天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经过6年多的努力,试验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计划,试验项目在不久后就可以完成,老船长也可以“下船”了。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8月20日,台风袭来,宋月才义无反顾地冲上了码头,直到献出生命。
海浪像小山一样,一个接一个扑来。和风浪抗衡近3个小时后,同事建议撤离寻求救援。可是,宋月才迟迟不肯离开,不幸被风浪吞噬。
姜开斌跨越千里回到他眷恋一生的大海边,把自己再一次交付给了国家
姜开斌这辈子,围着大海画了一个大大的圆。
1989年,他从海军某部机电长的岗位上转业,回到家乡湖南省常德市物价局工作,直到2016年12月退休。
“当时女儿体弱多病,他是为了家庭,不舍地离开了海军。”妻子吴春英了解自己的爱人:他心里有海,风一吹就会朝着大海走。
转业回家30年,姜开斌一直把两身洁白的海军服珍藏在箱子里,每年拿出来晒一晒。他曾说,穿军装是他最帅的时候。
女儿姜薇回忆说:“我爸说如果不是我的身体不好,他希望我也能够当兵,穿上海军服。”后来外孙出生了,姜开斌给宝宝买的第一身衣服就是一件小小的海魂衫……
他从未忘记大海——
姜开斌把自家的阳台改造成了一间书房,书架上最多的,还是海军机电装备技术书籍和资料。他不仅留着自己上军校时的教材,还购买了新版的课本。女儿姜薇当时就心里嘀咕:“都转业这么多年了,他一个公务员,买海军机电专业的课本干啥呀?”
熟悉姜开斌的战友都知道,他在部队时练就了一身绝活,机电系统出现问题,光靠一双耳朵,就可以听出故障所在。而让常德市发改委工作人员钟志宏吃惊的是,他和姜开斌到一家水电站调查上网电价,发电机组的装机数据不准确,姜开斌竟然现场就测算出了装机容量。
站在湖湘,眺望大海,山重重、水迢迢。姜开斌没有想到,有一天大海会再次向他发出召唤——2017年年底,七六○研究所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需要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消息传来,姜开斌开心极了。年已花甲的他,告别家人,跨越千里,来到他眷恋一辈子的大海边,把自己再一次交付给了国家。
半年来,浪花上打滚,姜开斌似乎忘了自己的年龄,恨不得吃住都在平台上。他带出了一支高水平的队伍,漂亮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度任务。
8月20日,当台风袭击他工作的码头,当巨浪拍打着他倾注心血的试验平台的时候,姜开斌冲了上去。
风停了,浪静了。七六○研究所院区像经历了一场浩劫,20米高的大树被连根拔起、6平方米的水泥板被掀飞到10多米外,地上的金属架被拧成“S”形……
记者来到3位英雄献身的地方,眺望波光粼粼的大海,一首莱蒙托夫的诗涌上心头:“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在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苍天无言,大海无语。数叶白帆,向着海风吹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