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阿妈身背物资上山途中。宋小理摄
詹娘舍哨所:藏族阿妈背来“最美的云”
■肖李华 罗 凯 黎远华
雪山高耸入云,云端有个“詹娘舍”,哨所里有藏族阿妈牵挂的一群士兵。
8月1日上午,62岁的德吉、57岁的普次、64岁的次仁曲珍3位阿妈,背着3大筐蔬菜,来到雪山脚下某边防连驻地。
随着发动机轰鸣声响起,装满新鲜果蔬的吊篮,满载着3位阿妈的牵挂,顺着索道抵达“云中哨所”……
救命之恩一报就是36年
“我是被金珠玛米抱着长大的,毛主席像和红五角星、红领章,是我童年最难忘的记忆……”
1954年,解放军进驻西藏亚东。那一年,次仁曲珍出生。
从懂事起,次仁曲珍就常听乡亲们讲“金珠玛米”解放西藏,帮藏民修路、盖房子的故事。真正让她与解放军战士结缘,却是一次遇险经历。
那天,次仁曲珍与同村的德吉、普次结伴到山里采药。山高路滑,德吉不慎摔下山崖左腿受伤,3人在雪地里哭作一团。在山口巡逻的哨所官兵发现了她们,帮助她们脱离了险境。
回家后,3位藏族姑娘商议,一定要报答解放军官兵的救命之恩。
那时哨所条件艰苦,通往哨所的简易路只能到山脚下。到了冬季,补给很难及时供上,能够贮存的副食只有萝卜、粉丝和木耳,吃上新鲜蔬菜成了官兵最大的愿望。
她们决定给官兵送新鲜蔬菜。1982年3月8日,她们第一次踏上为哨所官兵送菜的山路,这一走便是36年。
常年义务给哨所官兵送菜,阿妈们家里并不富裕。村里不少人劝她们“放弃这个苦活”。
“没有哨所官兵守防,哪有咱今天的好日子!我们给官兵送菜,就是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金珠玛米。”普次阿妈说。
真情,将3位阿妈紧紧联系在一起,也影响着她们的下一代。
阿妈们所在的亚东乡仁青岗村,是个小山村。3位阿妈家的7个孩子,先后有5个考上了大学。德吉的3个女儿、次仁曲珍的2个孩子,大学毕业后虽然都在外地工作,但只要一回到村里,就会帮忙往哨所背菜。
德吉阿妈的大女儿次吉,至今仍记得第一次上哨的情景。9岁那年夏天,次吉背了个南瓜跟着阿妈上山,好不容易攀上哨所时,脚下一滑,南瓜从背囊里掉出来、滚下山去,次吉伤心地哭了……
3年前春耕时,普次阿妈家三头正值壮年的牦牛,成了村里的“香馍馍”——乡邻们排着队预约耕地。当阿妈听说部队要翻修哨所屋顶,建材运不上去时,她马上拉着老伴儿,赶着牦牛给部队运送物资,一干就是半个月。
36年来,3位阿妈为官兵送菜的足迹,遍及詹娘舍、则里拉、东嘎拉等6个海拔4500米以上的哨所,累计送菜百余吨,收发邮包数万件,转送维修小电器数百件,往返里程超过6万公里。
在3位阿妈的带动下,真情拥军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每次见到阿妈们背菜上哨所,乡亲们都会从自家菜地里摘下蔬菜,让阿妈捎给哨所官兵。
去年哨所守防任务重,全乡干部群众不顾天气恶劣、山路险峻,自发组织牦牛运输队,给官兵运送物资……
在大家心中,哨所官兵就是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