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江西印记丨江西寻乌产业扶贫让“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邓洪海责任编辑:袁帆
2018-08-22 09:20

中国青年网赣州8月20日电(记者 邓洪海)19日,全国重点网媒记者来到位于寻乌南桥镇的东江源田园综合体,只见稻菽如浪,平畴如织。猕猴桃、葡萄、百香果、蓝莓、甜柿……8月的寻乌,处处是丰收的喜悦。站在山顶远眺:现代农业示范区与白墙碧瓦具有徽派建筑的村落浑然一体,呈现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

记者在蔬菜主题文化园采风。邓洪海 摄

近年来,寻乌县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坚持以“柑橘为主、多元发展”为主要方向,以沟域经济为主要形态,以“百村百园”建设为主要手段,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秀美乡村。

寻乌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富含硒等微量元素,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和农业“新六产”发展,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创造新经验,探索农村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开辟新途径。

作为寻乌县现代农业攻坚重点项目的东江源田园综合体,规划面积4万亩,共涉及10个行政村,按照“一线两翼七区”进行规划设计。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30亿元,第一期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底全面建成。

寻乌县东江源田园综合体。邓洪海 摄

据寻乌县以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永表示,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为蔬菜主题文化园,占地200亩,引进山东寿光以诚农业投资兴建,总投资3.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十馆一长廊三中心”,即五福文化主题馆、景观蔬菜馆、立体蔬菜馆、绿色沙洲馆、蔬菜育苗馆、鱼菜共生馆、科普教育馆、蔬菜采摘馆、现代种植技术馆、生态餐厅和蔬菜文化长廊以及研发、冷链、培训中心。通过文化与生产、生产与观光、产业与扶贫相结合,实现现代农业、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精准扶贫的融合发展。

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将会超过60万人次。同时,通过提供种苗、技术、指导、收购、品牌五大服务,联结县乡村大棚蔬菜三级示范基地1万亩,联结贫困户3200多户,示范引领作用明显。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寻乌县多次邀请了江西农大、华中农大的专家教授跋山涉水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论证,先后制定了农业产业全域性规划、区域品种规划、园区规划。

在2014年—2017年,寻乌县连续4年出台了农业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全覆盖实施意见,明确了产业扶持奖励办法,加大了产业扶贫奖补力度,建立完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并明确规定享受产业奖补的蔬菜大棚必须有15%以上面积的用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是支撑。

扶贫先“扶智”,产业发展,服务农民是主体。寻乌县“借智”“扶智”并举,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该县先后与江西农大、华中农大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邀请两所大学的专家教授来寻乌办培训班、讲座、现场教学,为农民传授种养技术;组织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代表等到山东、福建、浙江、广西等地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习技能。为了给全县农民搭建互相学习、交流及创业的平台,该县成立全省首家农业新型主体经营联合会,下设11个分会,会员达1000多人。

记者在采风中体验绿色沙洲馆风情。邓洪海 摄

技术带来新成果,如今寻乌县重点建设南桥、晨光2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成集秀美乡村、现代田园、多彩文化演绎、创新产业示范、活力宜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东江源流域及南方丘陵地区首个具有代表性的城乡农业旅游共同体。坚持把发展沟域经济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重点打造留车石崆寨等70多个沟域经济示范点;在村级层面坚持以“百村百园”建设为主要载体,灵活用好村级产业项目发展资金,推进生态种养等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同时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标准化养鱼等设施农业,引进了龙橙果汁、杨氏果业、颖川堂食品、复兴蛋鸡厂等一批农字号规模企业,以及辣椒、红薯、米粉加工厂等一批小型企业。

经过几年的打造,寻乌县连续三年获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蔬菜产业发展排全市前列。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做到授人以渔。截止至2017年底,全县有41080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人口下降至11079人,贫困发生率由9%贫困下降至4%,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74元,同比增长12.2%。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