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眼里,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编程、可以自动完成一定操作或移动作业的机械装置。谢非却对机器人有着别样的理解。在他看来,机器人是战友,可以在赛场上与他并肩作战,可以在实验室与他一起思考,甚至可以在夜晚和他一起说说悄悄话……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他的机器人能说“悄悄话”
■张桦 张鲁
什么是机器人?这个问题在学员谢非脑海里“跑”了一遍又一遍。
常人眼里,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编程、可以自动完成一定操作或移动作业的机械装置。谢非却对机器人有着别样的理解。
在他看来,机器人是战友,可以在赛场上与他并肩作战,可以在实验室与他一起思考,甚至可以在夜晚和他一起说说悄悄话……
“要达到能说‘悄悄话’的感情可没那么容易。”谢非的笑容带着几分感激:一方面得益于“烽火”创新俱乐部这个平台,另一方面是师生们4年来日复一日的思维碰撞与实践积累的结果。
生活就是这么有趣,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火花。
“2018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现场,谢非和他的“战友”——机器人“前哨”全新亮相。
正当谢非信心满满地准备与全国机器人高手大战一场的时候,“前哨”却怯场了——出现故障,指挥不畅。
咋办?谢非的心绷得紧紧的。他翻来覆去地把“前哨”看了好一会儿说:“小伙子!没什么好怕的,我们来一次金刚变身吧。”
故障排除,“前哨”顺利登场,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的精度,将6种不同颜色的木块准确搬运至指定位置,一举拿下冠军。
在这场历时3天的比赛中,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代表队与来自全国355所高校的1858支队伍同台竞技,拿下6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前哨’可是常胜将军,这是它第7次拿冠军了,每一次学员们都会为它增长新的本领。”指导教员说,像“前哨”一样的学员机器人作品在该院层出不穷,这都得益于“烽火”创新俱乐部培塑学员创新能力的积淀与积累。
“让知识付诸实践,为学员发展预留接口,这是该院党委决定建立‘烽火’创新俱乐部的初衷。”笔者走进该俱乐部发现,排爆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琳琅满目,摆满了整个俱乐部。墙壁上,俱乐部组织构建、工作制度、运行流程、历年获奖情况一目了然。俱乐部成员说,他们的机器人课堂不仅有“问题式、研讨式、案例式”研究性教学,更有基于开放实验、小组合作等形式的学习讨论。
这种开放式的学习交流平台,给了学员无限的创造活力。学院也以俱乐部为“创新窗口”,建立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把部队建设的新需求、战争准备的新要求引入教材、进入课堂、带入俱乐部,催生了一批服务部队、聚焦战场的新成果。
学员关学帅连续两年参加中国医疗服务机器人大赛。去年,他的“六足机器人”因能在山地上快速行进而广受关注。今年,他考虑到城市内机动的需要,不仅改进了机器人的四轮前进方式,而且增加了基于“4G信号”的视频传输和语音控制装置,以此来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口令指挥。
“我们俱乐部创建至今已累计获奖100余项。”提起这些成果,关学帅自豪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