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急部队所急,又要兼顾地方所能
建立军民融合协调机制,并不意味着部队提出的需求都要解决。在3月22日的全体会议上,一家单位需求就没有通过。
会上,一位代表提出,为改善部队训练条件,建议将军用机场迁址新建。考虑到这个项目涉及上千亩土地的划拨,省域内保障能力有限,因而没有立项。但省军区将这个项目报省融委备案,以备上级批复后能够迅速落实。
“协调中,既要急部队所急,还要兼顾地方所能。”省军区办公室参谋宋康告诉记者,军事需求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处地理位置、人员素质结构等综合因素,是在当地实际能力水平和发展趋势下,在规划时间内可以落实的建设任务。
军分区是接收驻军需求信息“第一道服务窗口”,省军区建立军民融合协调机制时把全省18个军分区吸纳进来,实现协调网络末端全覆盖。同时规定:军分区在接收驻军需求后,如果需求事宜能在市域内解决,由军分区报送市委、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并将落实情况报省军区备案;如果市域内难以落实,由省军区报送省融委;需上级落实的军事需求,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
“协调机制最明显的改观是克服了以往人为协调、随机协调、感情协调的弊端,加快了项目的协调力度和推进速度。”省军区办公室军民融合组组长程飞告诉记者,前不久,省军区一次报送了29个军民融合重点项目,目前已推动多个项目的落实。
比如,驻豫某部提出建立训练基地的需求,省军区考察发现基地建成后,使用率较低。正巧与该部队相距不远的某军事单位也提出建设训练基地的需求,在省军区的协调下,两个项目合并,既提高基地的使用率,又减轻地方负担。在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后代后院问题时,省军区负责协调出台优惠政策、统一标准要求,具体落实工作由省辖市军事机关推动,省军区首长机关则把主要精力用在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上,推动战斗力与生产力互促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