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的绿色传奇:库布其沙漠生态修复记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黄俊毅责任编辑:杨红
2018-08-07 10:29

大漠深处的绿色传奇

——库布其沙漠生态修复记(上)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俊毅

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库布其沙漠年降水量由过去不足100毫米增加到300毫米以上,地下水位显著提升,沙漠开始变绿洲。记者 黄俊毅摄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奔腾的黄河穿过青铜峡,直趋阴山,复折向南,画出巨大的“几”字。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就在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的怀抱里。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大漠深处,探访库布其生态修复情况。

种树修路战流沙

历史上,库布其也曾是绿洲。千百年来,由于过度放牧、肆意破坏,到了近代,库布其已成为中国第七大沙漠。

从小就生活在库布其沙漠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的格什朝格图记得,以前这里遍地黄沙。大风扬起流沙,形成上百米高的沙墙,铺天盖地而来。一夜过后,沙子就埋了门窗,顺着沙丘能走上自家屋顶。大门推不开,只能先从窗户跳出去,铲去厚厚的流沙,挖出通道。刚结婚时,为了盖房子,他牵着骆驼去20公里外驮砖,整整驮了半个月。

库布其治沙领军人物、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忆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饥饿和沙尘暴。根治沙害,已经是库布其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1988年5月,在县政府办公室任职的王文彪,去库布其沙漠深处的杭锦旗盐场当场长。此时,盐场正面临生存危机——流沙正加速吞噬盐湖,产品因路况差运不出去。第一次进入沙漠腹地,王文彪骑的是骆驼,整整走了两天。上任伊始,他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每卖一吨盐,要拿出5元钱来治沙。

“让沙漠变成绿洲,是我小时候的梦想。”谈及选择盐场和治沙的动机,王文彪如是说。

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更是几十万库布其人的共同梦想。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早在上世纪50年代,鄂尔多斯就提出“禁止开荒”,60年代号召“种树、种草、保护基本农田”,70年代提出“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还牧”,80年代大力倡导种树、种草、种柠条。

鄂尔多斯市伊旗霍洛林场护林员贾道尔吉记得,1985年政府组织“栽树大会战”,他们在哈拉沙作业区种树,树苗要靠人力背几十里沙路送来。贾道尔吉一次背六七捆沙柳,有60多公斤重,每天都累得精疲力竭。因穿鞋会陷进沙中,只能赤脚行走。烈日下,沙漠地表高达60摄氏度,烫得他钻心疼。久而久之,脚底长出厚厚的老茧,反倒感觉不怎么烫了。

如果多吃点苦,能种活树也行。王文彪记得,全场员工夜以继日挖沙坑、种树苗、浇水,谁知一场沙暴过后,费尽千辛万苦种下的树苗,不是被风连根拔起,就是被流沙掩埋。大家绞尽脑汁,又想出用沙柳枝“打方格”固沙的办法。树苗护住了,成活率却很低,种几十棵树难活一棵。

最难的是路。没有路,人难进沙漠,产品运不出去。王文彪千方百计筹到7500万元修建穿沙公路。谁知路基刚铺好,一夜之间又被流沙埋了。推了埋,埋了又推,忙了几个月,钱快花光了,路却没踪影。没办法,只能先种树,一边建防护林,一边修路。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到1999年10月,这条全长65公里的沙漠柏油路终于通车了!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治沙拼搏中,杭锦旗小盐场也壮大成亿利资源集团。

自1997年10月起,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杭锦旗在3年内组织了5次治沙大会战,全民踊跃上阵。每次有近万人参战,人们日夜守在沙窝里,硬生生扎出2453万公顷的沙障,栽下几百万棵树。

探索治沙新方案

治沙需要苦干,更需要巧干,顺应自然,讲究科学。库布其沙漠生态修复真正爬大坡、大提升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

库布其人提出一套成熟的治沙方案: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锁边切割、分区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实行“南围北堵中切割”战术。在如何科学植树保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库布其人也坚持不断创新,新发明层出不穷。

比如植树,以前都是挖大坑,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破坏沙漠生态,就像人做手术一样,切那么大的刀口,对人身体的损害很大,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微创手术。如今库布其植树用的就是微创技术。

“以前,最优秀的林业工人几分钟都挖不完一个树坑。现在用亿利集团发明的气流微创植树法,单人10秒钟可以很轻松地种下一棵树。”亿利库布其沙漠生态事业部专家韩美飞自豪地说。

经济日报记者在库布其沙地植树现场看到,一位小伙子左手拿着一根沙柳枝,右手将铁头水管轻轻插进沙里。瞬间,水流就在沙地上冲出1米来深的小洞。他将柳枝插入洞内,树就栽完了。挖坑、栽树、浇水一次性完成,用时不到10秒钟,成活率超过90%。

没水的地方怎么办?那就螺旋钻打孔。沙漠表层虽然干旱,深层也有地下水,这方法成活率也能达到65%。

还有植树枪法——把植树枪的枪头插入地下一定深度,然后把容器苗放入枪口,容器苗顺着枪管滑到地下,再拔出植树枪,踩实沙土即可。

亿利集团根据沙漠地质特点研发的微创植树技术,解决了四大问题:一是减少土壤扰动,对生态破坏性小,可保证植树墒情;二是将植树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三是将苗木成活率由过去的15%提高到90%以上;四是不需扎沙障,每亩可节约沙障制作成本1000元以上。

在库布其沙漠治理实践中,以亿利集团为代表的治沙龙头企业探索创新了微创植树、迎风坡造林、甘草平移栽种、苦咸水治理与综合利用、光伏提水灌溉、原位土壤修复、大数据和无人机治沙等100多项沙漠生态技术成果,研发了沙柳、柠条、杨柴、花棒等1000多种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植物种子,培育出我国西部最大的沙生灌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建立了旱地节水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生态大数据示范中心、智慧生态光伏示范中心,并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建了“一带一路”沙漠绿色经济创新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亿利库布其治沙超过2000平方公里。亿利治沙30年共取得了343项治沙科技创新成果,其中290多项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取得的。库布其模式走进南疆沙漠、青藏高原、西部各大沙区,走进城市,走进‘一带一路’,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的。”王文彪说。

如今,库布其沙漠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已分别由2002年的0.8%、16.2%,大幅提升到2016年的15.7%、53%,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洲。作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库布其治沙技术已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河北等地成功复制,而且已向沙特、蒙古等“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