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论课题"搬到革命老区,来一次红色之旅吧!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熊永岭 郭振芳 曾唐开责任编辑:袁帆
2018-07-05 00:21

6月21日,山东省军区把“理论课题”搬到沂蒙革命老区,这次红色之旅既是一次走脑走心的党性教育,更是一次对思想灵魂的大清洗。请关注今天出版的《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山东省军区把“理论课题”搬到沂蒙革命老区,现地感悟红色文化——

让“红色基因”融入军人血脉

■郭振芳 曾唐开 中国国防报记者 熊永岭

6月21日,红色沂蒙,气温35℃。午后,记者跟随山东省军区80余名正团职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一起登上大巴,直奔培训班的现地教学课堂——沂蒙红嫂纪念馆。

抗战期间,以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王焕于、沂蒙红嫂明德英等为代表的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如今,已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同成为党和国家的精神财富。5年前,习主席在临沂视察时曾指示,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红嫂是沂蒙特殊的印记,红嫂精神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信仰、忠诚和奉献,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武装工作的‘活教材’。”省军区党委要求,把“理论课堂”搬到沂蒙老区,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中加深对习主席思想的理解认识。

步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铜像:一名年轻妇女掀开衣角,准备用乳汁救护伤员。铜像源于“红嫂”明德英的真实经历。

“明德英家境贫困,小时因病致哑。1941年冬,一名八路军战士在突围中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救回家中。看着嘴唇干裂、生命垂危的战士,明德英毅然放下怀中嗷嗷待哺育的婴儿,撩起衣襟将乳汁滴进战士嘴里……”

听着讲解员金静动情地讲述,现场官兵深受感动,省军区副政委郑仲全红了眼圈,“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在沂蒙大姐李桂芳展馆,讲解员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火线桥的故事。孟良崮战役前夕,妇救会会长李桂芳接到搭建一座桥的命令,由于时间紧来不及搭建真桥,而男人都在支援前线。于是,她就组织32名妇女带上门板,迈着小脚跳进河水架起“人桥”。

听完故事,几名刚刚到省军区系统任职的同志感慨不已。曾经一嗓子能指挥几千人,现在跺着脚喊也凑不够一个班,工作环境的变化令有的同志产生了失落感。“现在的困难再大也没有战时大,她们都能出色完成任务,作为一名军人更应担起肩上的责任。”刚刚交流到莘县人武部任职的袁德福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在沂蒙山区红嫂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19岁的梁怀玉在参军动员大会上喊出“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的口号,方兰亭卖掉女儿换来20斤小米为八路军战士充饥,沂蒙“新红嫂”朱呈镕拥军行程10余万公里、认了2000多名兵儿子……

记者采访得知,讲解员金静既是新时期的红嫂还是一名军嫂,成为军嫂是她最幸福的事。她说:“沂蒙山区的拥军全是自发的行动,每当有部队经过这里,家里的婆婆都会安排儿媳去慰问,这既是一种家教,更是一种精神传承。”

一路参观一路感动。许多领导干部在返回的途中讲道,这次红色之旅既是一次走脑走心的党性教育,更是一次对思想灵魂的大清洗。我们要不断加强党性锤炼,担起应担的担子,尽好应尽的责任,真正在实干兴军、实干强军中践行习主席的思想和要求。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