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其实就藏在这两个字中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马嘉隆责任编辑:袁帆
2018-06-28 16:53

这颗勇往无前的心,如何在军队中传承?

2016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船运大队机电班长朱金涛奉命与三位战友去广东顺德验收新装备。在进行一项性能测试时,油管突然爆裂引发火灾,凭借丰富的经验,朱金涛和一同参加测试的战友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立即开始救火。突然,他们发现一同过来接装的战友马伟根不见人影,大家判断,小马可能被困在了机电舱。当时,火势已经蔓延开来,新装备又尚未启用,各条逃生通道都是密闭的。此刻,朱金涛上身已被严重灼伤,手掌上的皮肤翻卷到了指甲根,但心急战友的他顾不得许多,拎起救生斧,反身冲进了船舱。几经波折,他劈开舱门,救出了被困在机电舱里的小马。

救出小马后,朱金涛却倒在了浓烟中。医院先后三次对他下了“病危通知书”,朱金涛坚强地挺了过来,但全身超过40%的烧伤疤痕总能让人回想起那次救援的生死一线。

朱金涛对此却很坦然,他说:“我是党员,又是党小组长,与战友的生命相比,这点伤痛算什么?”朱金涛转而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对他影响极深的故事。

那是五年前在浙江某海域的一次演习,朱金涛所在船的锚灯出现故障,连续修了好几次都不稳定。一位新同志说,折腾了大半夜,要不就算了吧。而一位即将转业的老班长则说:“锚灯关系到全船的安全,我哪怕就是拿着手电筒站在船头,也要熬到天亮……”那一晚,老班长举着手电立在船头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朱金涛心中。

老班长的故事,和朱金涛冲入火海救人的事迹相比,似乎有些平淡。但尽忠职守的责任担当,没什么不同。唯有将担当的意识融入日常的点滴细节,融入血脉灵魂,才会有那直面火海义无反顾的身影。

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进行油料收发演练。

类似的传承故事,在人民军队中是一种常态。该基地有一个连续27年荣立集体三等功的转运班。7年前,现任班长陈奕清从他的前任班长手里接过这个已经连续20年荣立三等功的光荣集体时,老班长嘱咐他:“我以后回来‘探亲’时,这个班的荣誉可不要断了。”陈奕清只承诺了一句话:“我会像你那样,带着大家一起干,把光荣传下去!”

这个转运班常年担负各大战区的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任务,人均年栈桥工作时间超过2000小时,每天站立时间将近10小时,夏季要顶着槽车内近60度的高温,冬天迎着栈桥上刺骨的江风。常年的油气侵蚀,还使许多战士患上了慢性职业病。

面对繁重的油料收发工作,他们如何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这里的传统就是班长带着党员干,党员做给团员看。

一年夏天,因任务需要,罐区要在短时间内清理完毕。高温下进行的清罐作业,危险性极大,容易发生中毒事故。为了不影响正常油料收发,每次作业,班长、党员都要率先进罐,带头清扫,直到最后一个离罐。

党员带头,这是人民军队的历史传承。正如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中队长王浩所说:“战友们都在身后看着我,我怎么做,他们就会怎么做。要求他们做的,我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到十中队履职不久,王浩带队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手痒难耐”的他第一批上场,9发子弹全部命中。队长带头,就是最好的动员令。那次射击训练,很多队员都打出了个人的最好成绩。

行动,永远是最容易走入人们内心深处的“党课”。共产党如何永葆生机?红色基因如何代代相传?答案,就在每位共产党员的行动中。无论是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还是平凡岗位的默默奉献,只要履职尽责,真心诚意地为百姓干些实事儿,最终都将化为新时代宏伟蓝图的一部分。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在这些服务人民的实践中,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