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为全球重大科技议题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郭萌 等责任编辑:柳晨
2018-04-12 05:30

以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郑金浩 刘奇山

北京中关村,“率先行动 砥砺奋进——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近日来参观者依旧络绎不绝。

从“天眼”“墨子”“悟空”探索科学前沿,到煤制油、先进核能、高性能计算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再到“渤海粮仓”、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惠及民生,丰富的展览内容,彰显我国科技创新正在迈上新台阶,为强起来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回首我国科技事业,在短短数十年中由弱渐强,直至在世界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离不开一大批科学家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科学救国、科技报国、科技兴国,到科技强国,中国科学家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正是他们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国家强大的历史使命,助力我国科技发展由跟跑为主逐步转向在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

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事实上,无论是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还是黄大年、南仁东、钟扬等时代楷模,其科研生涯最为明显的共性特征就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家的精神基础,也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本质特征。

科学的大道上从来没有坦途和捷径,无数险峰等待开拓。“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叶剑英元帅这首名为《攻关》的励志诗成为科学家精神的标注。在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有盛名的黄大年,归国7年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用5年时间便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攻关路。他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科学因纯净而美丽。钱学森冒着生命危险,为祖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彭加木为探究科学真谛,勇向生命禁区进军,最后化作罗布泊之魂;屠呦呦,为了研制青蒿素,拿自身当“试验田”……在科学的海洋里,科学家们为民族的脊梁浇筑“硬起来”的精钢,为我国掌握全球竞争的战略主动提供支撑。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疯魔”的探索精神、甘于奉献的人生情怀,对今天的人们不乏启示意义。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40年前,郭沫若同志在全国科学工作座谈会闭幕式上,用这个荡气回肠的结束语,表达了对科学春天到来的欢呼之情。

新时代开启科学新春天。“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主席多次强调创新之重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灵魂。当前,一股创新风暴正在中国掀起。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了科技瓶颈,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中国楼……一个个重大工程的诞生,编织起人民走向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东方风来,策马扬鞭。

今天,我们比以往更加强烈地需要弘扬科学家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更加强烈地需要敢于拼搏、敢于坚守、敢为人先。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只要我们以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和潜力,就一定能跑出中国发展的“加速度”,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步迈向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