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军事设施保护,各地“招”数多多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罗正然 李健南 汤格平 等责任编辑:杨帆
2018-04-11 05:01

让军事设施保护跟上时代步伐

■哲金浦 巩 昊

军事设施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履行使命的依托,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替、战争模式的演进,对军事设施的保护必须搭乘时代的航船,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效契合新时代强军实践的新要求。

军事设施保护是项船随水流的动态工作。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军事设施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个人开山取石、盗铜卖铁等直接破坏国防工程的行为;当前经济高速腾飞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与军事设施在地域、水域、空域、电磁频谱利用方面发生交集的问题增多。由此可见,军事设施保护必须紧紧锁定时代问题施策用力,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服务战争的作用。

恩格斯曾指出:“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一个新的力量。”推进军事设施保护必须实现组织力量从军队唱“独角戏”向军地联手“一盘棋”的转变,要引导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清醒地认识到军事设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护佑中华儿女幸福生活的钢铁长城,从而扭转军队单边推动的局面,防止地方相关单位“讲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很无力”的消极现象,确保军地凝心聚力做好这项工作。

军事设施保护法中明确“国家统筹兼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军事设施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设施保护相协调”,这就要求地方进行经济建设时应考虑军事设施保护的要求,确保军事设施安全和使用效能,而军队在组织军事设施建设和保护时,也应兼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级在处理两者交集问题时要以“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宽广胸襟,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个体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走出为行业、部门、单位利益思考的“小我基点”,自觉摒弃“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狭隘观念,把思维起点抬升到国家发展和军队强大的高度,寻找经济利益与国防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确保双向获益。

从摩托化到信息化、从单一兵种作战到诸军兵种立体联合作战,从以壕沟碉堡作为掩藏保护,到以侦察情报、导航定位、气象水文和通信保障枢纽为支撑,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强军备战稳步推进,军事设施种类数量在增加、科技含量在提升,军事设施保护的重点也应由过去防止人为破坏、对破损设施的修复修补上,转向而今防止资源被侵占、破解军地交集的矛盾问题上。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军事设施保护要跟上强军步伐,必须随势而为、因时而变,切实抓住新问题、适应新形势、拿出新举措,运用大数据资源掌握实时情况,运用科技手段加强风险防控,让军事设施成为打赢现代战争的防护之盾。

健全完善军民共管制度

■时 庆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罗正然

3月中旬以来,浙江省嘉兴市民兵整组工作在各区县陆续展开。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在今年的整组中增加了军事设施保护法辅导授课,还与所有基干民兵签订了军警民联合保护军事设施责任书。军分区领导告诉记者,将民兵纳进军事设施保护队伍,是军地联手编紧织密军事设施保护网的有力举措。

嘉兴市军事设施既有沿海岸边的各种碉堡,也有军用机场和军用无线电设施。前些年,在城镇化建设、新区开发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军事设施险遭破坏的问题。特别是近两年,利用无人机摄影摄像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新爱好,在军事管理区附近高空拍摄的事情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管理手臂不够长、前端触角反应不够灵敏的问题,嘉兴市依据军事设施保护法相关要求,探索完善军事设施保护军民共管制度,军地共同组织军事设施保护执法检查。在镇(街道),他们成立由基层武装部牵头的军民共管小组,组建专武干部和民兵营(连)长为骨干、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军事设施管护队伍,并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合管护机制,形成地方党委主导、军事机关主责、人民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2016年,某港区规划新增基建项目,给军事设施和国防工程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主动与规划部门协商,在保持总体面积不变的前提下,调整了规划,较好地避开了军事设施。

军事设施保护工作实施初期,也出现了效率低等问题。对此,他们组织军事设施保护各成员单位实地考察评估军事设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历史现状、地方发展需要和军事设施保护要求,归类登记,制定一物一案的保护需求和处理意见,使军事设施保护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军地携手联防,如同铁壁铜墙。近两年,该市解决了多年遗留的10多处军事设施遭破坏侵占问题,还投入资金对相关军事设施进行修缮、改造并加以伪装保护。

常态开展全民普法宣传

■汤格平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罗正然

与街道社区协调选址,跑广告公司设计制作,经过舟山市定海区人武部干部职工的几天忙碌,3月中旬,军事设施保护法宣传栏终于在该区文化广场上立了起来。

定海区驻军单位多,军事设施点多面广。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地方修路建桥等工程项目增多,有的危及军事设施的安全,甚至有个别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驱使,未经报批私自施工造成军事设施不同程度受损。

2014年,定海区以新修订的军事设施保护法颁布为契机,常态开展军事设施保护全民普法宣传,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户外传媒、手机短信和政府信息网“五位一体”宣传模式。在城区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横幅和宣传标语;在露天广场、购物中心、公交站台、客运码头等地点,通过公共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片;在电视报刊等媒体开设军事设施保护专栏和板块;并采取短信群发方式,向公众宣传军事设施保护法相关内容,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增强保护军事设施的自觉性。

据该区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统计,近年来,军地已发放7类5000余本宣传手册、5种6000余份宣传物品和4万余条宣传短信,网络知识竞赛参加人数达4000多人次,城区5条公交线路、7类527个营业网点、139块LED宣传平台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营造出“人人关心国防建设、人人维护军事设施”的浓厚氛围。

思想越深入,行动越自觉。经过持续有力的宣传,驻地群众保护军事设施的意识不断提高。开年至今,就先后有50多名群众前来咨询相关政策法规,有13处建筑设施调整了基建方案,有效保护了军事设施安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