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义:穿越90年的精神力量

来源:新华社作者:胡锦武 樊永强责任编辑:任爽
2018-04-04 13:40

南昌起义时贺龙使用过的瓷器、朱德使用过的蚊帐、周恩来佩戴过的手表……建军节前夕,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新增的大批文物首次亮相,将每一名参观者拉回到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

90年前,盛夏的南昌同样酷热。作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前身——江西大旅社默默伫立在繁华的中山路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正从这里酝酿、展开。1927年8月1日凌晨,枪声划破黑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此诞生。

记者走进刚刚改造升级过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型多媒体场景、360度全息、多通道环幕投影技术……一系列现代先进技术的运用,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记者站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质朴的实物,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历史。

“中国共产党人为民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南昌起义中,就得到充分体现。”从事陈列布展工作多年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保管科科长肖燕燕说,起义举行后,起义军总指挥贺龙就将共产党人的为民宗旨布告天下,并要求士兵保护民众尤其是一般贫苦工农大众。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内的全景性雕塑,再现了“准备起义-打响第一枪-民众支前-欢庆胜利-南征广东-井冈山会师”的革命历史脉络。伫立在雕塑前,记者仿佛能感受到这支倔强的部队,浴血前行的一幕幕场景。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蓉说,中国人民军队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需要,没有这支军队,便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

今年八一节前夕,年届七旬的贺晓明风尘仆仆,又一次来到南昌。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这里,沿着父辈的足迹,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作为贺龙的女儿,八一起义,让她与南昌这座“英雄城”终生结缘。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至今保存着一份党员登记表,登记对象就是贺龙。登记表早已泛黄,但上面贺龙的入党时间依然清晰可见。“有信仰,有魄力,老老实实做人,风风火火做事,一心为国为民,从不张扬自己。这正是父亲那一代革命者身上共同的精神。”贺晓明说。

八一起义纪念碑、八一广场、八一公园、 八一大道、八一大桥、八一中学……八一,如同南昌的城市名片,处处可见。90年风雨兼程,作为最宝贵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得到继承发扬的,还有在南昌起义中孕育出的伟大革命精神。

南昌市消防支队西湖大队八一中队是全国唯一以“八一”命名的消防中队,其前身也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作为江西历史最悠久、承担灭火救援任务最重、出警次数最多的消防队伍,从建军之始就形成的红色基因融入了每位官兵的血脉。

八一中队战士魏刚曾经第一个穿越火场,与战友一起从医院重症监护楼救出15名重症病人。他说:“在生死火线,我要做一名传承八一精神的‘红门’卫士!”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八一南昌起义革命精神的集中表现。”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何友良说,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艰难险阻,始终坚韧不拔,不断取得胜利,靠的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