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抗战女兵周洁学:两次躺在战场棺材旁的幸存者
■徐振理/文 栾茂成、王礼生/图
周洁学在滨海接受采访。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庆祝大会在盐城召开,江苏省阜宁县一位八路军女战士端坐在会场第一排,会中,她登台参加“黄河大合唱”演出。她就是八路军、新四军女战士、扬州大学离休干部、原扬州水利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97岁的周洁学老人。
2015年冬, 我在和新四军后人、我的80岁堂兄、原扬州卫生学校党委书记徐振东交流抗战文化史料时,得知周洁学老人是一位新四军女兵,并且已从扬州回滨海老家省亲、寻找战友。我拜访老人家时,她刚从宋公堤、獐沟、阜宁等地寻访抗战足迹回到娘家。我邀请她来到位于江苏省滨海县天场镇徐丹村的“新四军三师八旅纪念馆”参观,她在老首长、老战友的照片史料前久久不愿离去……之后,接受我三次口述历史调查。
新四军重建军部会场她坐第一排
周洁学,原名周剑霞,1921年11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老七区(今滨海县正红镇蔡河村周庄自然村),祖父是武举人,曾给她起名叫周龙恬,未出生时名字就起好了,一至四年级在周庄小学读书,五六年级在篆河小学读书。1940年,她考上阜宁中学,头一天报到,第二天学校就被日军飞机轰炸,那时候每天九点钟日本鬼子的飞机就来到了阜宁城上空,不是轰炸就是扫射,阜宁中学被炸毁后, 学生全部解散回家,周洁学成为阜宁中学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只有一天学籍的女生。
读不上书的周洁学只能回家,这时,周洁学表姐夫、共产党员钱福海潜伏在她家。
钱福海(1900-1975),东坎镇盘洋村人。粗识字,青少年时期,随父母在家种田拾草,生活艰难,经常外出逃荒和打短工。
16岁时,全家逃荒到上海。钱福海与其弟拾菜皮、捡煤渣,积饭锅脚水度日。民国6年(1917),经人介绍进日本人开的内外棉八厂当修理工。受尽资本家压迫剥削.过着最低下的生活。钱福海恨透了东洋老板,一次他用拳头狠揍了凶残的“那摩温(工头)”,结果,被罚做苦工两个月。一分钱工资也没有,全家人只得到处乞讨度日。
“五卅”运动发生时,钱福海英勇果敢,不怕牺牲,在罢工斗争中一直走在前边。工人选他当代表,罢工委员会任命他为赤卫队队长,并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沪西工友俱乐部,经常与工人运动领导人刘少奇、项英、恽代英、刘华等讨论解决罢工中的问题。还经常到英华里平民学校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民国16年(1927)秋,钱福海受到中共党组织的派遣,在江苏特委书记李林的率领下,一行8人同时到苏北阜宁一带发展党的组织。钱福海参与了三岔、大洼、刘锅、蔡桥、铁盘洋等地党员的发展和支部的建立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钱福海与中共阜宁县地下县委接上关系,又开始在三岔、獐沟、阜宁、九灶一带宣传革命道理, 1939年钱福海去皖东北,找到八路军,请求早日南下。
1940年,国民党阜宁县党部和射阳中学都迁在周洁学家不远处的周庄小学,当局花重金取钱福海的人头,说他是赤匪,因周洁学哥哥周龙师是黄浦军校毕业生,抗战时期在国民党部队任军官,是共产党派遣的敌工,所以,钱福海住在周洁学家,既是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周洁学因侵华日军炸毁阜宁中学而闲居家中,钱福海叫周洁学不要着急,先在家里呆一阵子,以后送她去八路军的学校上学。
1940年10月,周洁学经钱福海介绍,参加八路军第5纵队687团,在转移介绍信上,因老八路干部方言口音和周洁学盐阜方言口音差异,工作人员把周剑霞写成了周洁学,从此周剑霞就叫周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