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八路军“知识分子团”:利用汉奸伏击日军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王桂环责任编辑:任爽
2018-04-04 09:23

投笔从戎 参加八路军

(一) 1937年4月,在北平西直门火车站,王亢初次和白乙化见面。白乙化点头微笑着向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几时来的?”从这句话开始,白乙化引导王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9年底,白乙化领导的华北抗日联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0团。这是八路军中独一无二的“知识分子团”。他们大多是七七事变前后由平津一些大中学校的学生,响应党的号召而投笔从戎的,这个团排以上干部几乎都是大中学生,许多班长也是大学生,王亢任一营营长。 1940年12月15日清晨,王亢在密云冯家峪南湾子,率领一营伏击撤往县城的日军哲田中队。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后,王亢举枪击毙日军军官。枪声就是命令,一营战士一齐开火。 哲田中队的士兵是老鬼子,战斗力很强。经过短暂的慌乱,日军散开队形,伏在河边、大石头后,进行顽抗。战斗异常激烈,战至下午4点,增援的日军赶来,王亢下令部队撤出战斗。 冯家峪战斗击毙90多名日军,开创了平北抗日根据地消灭日军的新纪录。 但是,在胜利面前,王亢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一仗,一营有67名指战员牺牲。战友的鲜血和生命,使他陷入深深的思考。 经过几天的认真总结,王亢向团长白乙化总结了三条伏击战经验:第一,伏击敌人时,战斗命令以暗号为好。如以枪声为命令,等于先向敌人报警,敌人会过快地占领有利地形。 第二,伏击阵地尽可能靠近敌人,各分队要分段包干射击目标。 第三,予敌以严重杀伤后,再收缴武器,避免无畏牺牲。 他智勇双全,擅长打游击战和伏击战,计划周密,总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计划周密 张网捉鬼子

(二) 1941年4月15日傍晚,一个农民打扮的中年人,走进了密云康各庄村伪乡长家,伪乡长透过打开的窗子看见来人后,赶紧迎了出去。一阵寒暄,将来人让进了屋子,又是倒茶又是递烟。能让伪乡长这样远接近迎的人当然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而是王亢安排的敌工人员。伪乡长是个铁杆汉奸,八路军做过很多工作,想把他争取过来。可这家伙很顽固,刺探八路军情报出卖给日军,还暗中恫吓老百姓:“谁敢避着我与八路军来往,我就叫皇军杀他个鸡犬不留。”想要除掉这个汉奸并不难,但是王亢和大家商量后,觉得不能简单便宜了他。 王亢派去的工作人员和伪乡长客气了一阵后,看看屋里没什么其他人,开始转入正题,悄声说:“明天拂晓,区领导人在白道峪村召集各乡、保长开会,布置有关工作。这片儿在你的管辖区,你帮忙布置一下,必须保证会议和区领导安全,千万不能走漏一丝一毫风声。”最后还特别提醒:“万万不能让日本人知道了。”伪乡长一口一个:“是是……”“那当然、那当然……”可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正愁没情报孝敬皇军,这回肥肉自己上门了。说不定自己还能混个一官半职。王亢派去的敌工人员起身告辞时,这家伙还一口一个:“是是……”“那当然、那当然……”地应承着。 敌工人员离开他家后,伪乡长立马拉开后门,拔腿朝日军的据点跑去。暗中观察的八路军人员见此情景,会心地笑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