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人工智能相关议题成为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的热门话题,并自始至终贯穿了为期4天的论坛会议。人工智能引发的长期、广泛、高频的关注,令世人难以想象。
如同“互联网+”“数字化”等概念一样,人工智能正迅速影响着各行各业。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清华大学率先在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做了大胆改革。2017年清华大学在校级层面先后成立了2个跨学科的实体实验室和3个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包含其中。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共涉及计算机系、机械系、人文系等7个院系。
2018年,人工智能第二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早在去年7月份,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对人工智能的布局发展做出全面的设计,提出“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成绩不菲。根据2017年《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显示,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方面,中国以15745个紧跟在美国26891个之后位列第二。
有专家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源头创新虽不是来自中国,但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空间广阔、大有可为。中国在核心算法上,已经实现与最先进技术并跑,局部实现领跑。
今年两会重提人工智能,有代表指出,人工智能一定要与行业结合,形成真正有效的行业智能,才能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快速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提交的2项提案与人工智能相关,分别是希望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人工智能的开放平台、加速自动驾驶相关立法。他认为,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能够将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能力和计算资源,与传统企业的数据和应用需求连接起来,有效提升行业运营效率,创造新产品。这将成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