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相关负责人回应人大立法工作热点问题

来源:新华社作者:胡浩 刘慧 吴嘉林责任编辑:杨思晨
2018-03-12 17:03

完善和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国人大相关负责人回应人大立法工作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胡浩、刘慧、吴嘉林

我国5年来立法工作进展如何?怎样通过立法为经济、文化、生态等改革护航?1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王胜明、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吴恒、环资委委员吕彩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超英、副主任许安标就“人大立法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5年立法成就显著

许安标介绍,过去5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一批重大的立法项目相继出台,保障宪法实施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基本确立,制定了民法总则,民法典编纂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到今年2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5部,修改法律12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和重大问题决定46次,作出法律解释9件。我国现行有效法律总共达到了263部。“一个总体的判断,就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与此同时,5年来与司法体制改革相关的法律立改废释工作,也保证了重大改革举措于法有据。

王超英介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着力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以及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官法等法律的决定;作出了一系列的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为部分地区和特定领域先行先试提供了法律依据;密切关注改革试点的情况,及时听取和审议有关部门就改革工作和试点情况的工作报告,在试点期满后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法律。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吕彩霞介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立法数量上,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立法规划中有18个立法项目涉及环境生态保护,占到所有立法项目的18%以上。从立法定位上,特别关注人民的关切,以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法宗旨。例如,强化了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在回答有关垃圾跨省倾倒问题时,吕彩霞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要通过立法来实行顶层设计和制度设计。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自觉性,并以技术手段提供支撑。“此外,我们也希望

通过法律制度和政策引导,从资源利用的源头上解决问题,规范资源利用的行为,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

民生立法彰显为民底色

在文化立法方面,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修改了文物保护法和档案法,改变了文化领域立法长期以来较为薄弱的局面。

“新制定的这些文化领域的法律,明确了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也建立健全了相应的一些管理制度,优化了服务功能。”吴恒说,这对于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人民群众精神食粮都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近来屡有发生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王胜明表示:“全国人大内司委建议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此过程中,一定会认真研究校园欺凌相关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于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吴恒介绍,制定这部法律的一个原则就是把医改过程中所取得成功的、受社会欢迎的好做法凝练出来,以法条的形式写入法律草案,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