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名人堂”评选,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卫东 杨永纲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3-08 03:16

极致之舞

执掌大国长剑,不把技术练到极致、把装备用到极致、把战法运用到极致,就很难在关键时刻一剑毙敌。

刚荣获“砺剑尖兵”的火箭军指挥学院某教研室主任刁光明,从教场到沙场,被誉为“蓝军教授”。与人相处,他是友善者;但一旦到红蓝对抗的演兵场,他就是让人头疼的“麻烦制造者”。他始终传导一个理念,演训导调越“刁钻”,胜战前景越光明。他说,“惟剑之用法最多”,剑法是不是能经得起实战的检验,只能通过实战化训练,在反复对抗搏杀中慢慢累积提炼。

“砺剑尖兵”们大多有着“十年磨一剑”的经历。某新型导弹发射连连长尹东,坚守“把专业学到极致、把本领练到极致”的目标,10余次执行重大军事任务,带领官兵练就一锤定音的打赢本领,把连队锻造成强军先锋。某团团长张增辉,带领官兵驻守大山深处,专心思战谋战,确保战略导弹随时可用、稳妥可靠,凭借“用千分之一精度、托大国重器之底”赢得官兵叹服。可以看到,这些尖兵身上,处处流淌出一种“剑不出鞘,剑气凌人”的气质。“地下长城,记录着一个士兵的长征。他,二十三年如一日,驾驭的是台车,掘进的是信仰,直面的是生死,扛起的是忠诚。大山脚下,岩层深处,镌刻着新时代‘钻王’的青春与梦想”——这是组委会写给“砺剑尖兵”顾汉春的颁奖词。作为某部队施工员,二级军士长顾汉春把青春洒在“龙宫”,把“剑法”写在钻头,为长剑飞天立下汗马功劳。

火箭军作为我军最年轻的战略军种,近年来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战略威慑与实战能力极大提升,快马加鞭、加速发展的强军实践,成为官兵成长的广阔舞台。

砺剑之魂

十多年的“砺剑尖兵”评选,不仅评选出一大批火箭军部队练兵备战、精武强能的代表人物,而且凝聚成一种特点鲜明的军事训练文化,这种文化就是“砺剑文化”。每一位“砺剑尖兵”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砺剑文化”的深刻内涵,凝聚着一代代火箭军官兵的精神追求,也是人们理解“砺剑文化”的生动注脚。对此火箭军一位为长剑飞天默默付出数十年的将军说,他们的忠诚,他们的胆略,他们的沉静……这些品质是一茬茬火箭军官兵的真实写照,它源自练兵备战,又反哺强军实践。

在走访历届“砺剑尖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事实上火箭军军营处处都有“砺剑尖兵”的身影,“十大砺剑尖兵”在战略导弹方阵各条战线发挥的“酵母”作用已经非常鲜明。他们激励和带动着广大官兵练精兵、谋打赢,一批又一批训练标兵、技术尖子、专业骨干、施工能手在各个岗位上竞相涌现。

近年来,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评审会现场,每每经过反复酝酿,仍要进行热烈讨论。“尖兵事迹越来越‘硬’,我们挑选越来越难了”,连续担任了数届评委的火箭军机关一位局领导感慨,30个候选人事迹都很“掐尖”,要从中选出10名“尖子中的尖子”,真是一次“艰难的抉择”,因为他们都用青春热血写就了太多激情澎湃的砺剑故事。

第四届“十大砺剑尖兵”行列里,何贤达是其中唯一的战士。入伍10多年来,他精通5个导弹专业,30次参加重大军事任务,成功指挥、操作发射8枚导弹,12次夺得军事技术比武第一名……然而,他对自己最满意的,是带出了100多名徒弟。

那年,清华学子乐焰辉慕名来到某导弹旅,担任“导弹发射先锋连”指导员。这期间,在整旅合成训练、“营营对抗、架架排序”的激烈争夺中,乐焰辉指挥发射单元连战连捷,最后夺得总评成绩第一名;部队转战高原驻训,他带领官兵再次凭实力争得“发射权”,两次将新型导弹送上蓝天,荣膺“十大砺剑尖兵”。数年之后,他的学弟郭城春带着“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的光环放弃保送读研,考入南京政治学院,毕业后如愿成为“导弹发射先锋连”的一名排长。当排长是优秀发射架指挥长,任指导员被评为全军、火箭军优秀“四会”政治教员。郭城春结合新时代官兵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训练中政治工作方法路子,把连队官兵带成了演兵场上的“小老虎”。去年,他的名字也写进了“十大砺剑尖兵”的荣誉榜。

从“砺剑尖兵”到“砺剑文化”,实战化军事训练的战场在延伸,强军文化铸魂育人的力量也在延伸。“砺剑尖兵”用热血青春熔铸而成的“砺剑文化”,作为强军文化的重要形态,正在练兵备战的广阔舞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中图片为火箭军实战化训练中的情景。冯根锁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