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添便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说,政府工作报告表达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勇气和决心,令人振奋。比如提出对没有法律依据的各类办事证明一律取消,决不允许执法者吃拿卡要等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杨茂荣说,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公众切身感受到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解放生产力的决心与实效。天津市滨海新区将109枚废弃公章封存进国家博物馆,推动“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
“‘放管服’改革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杨茂荣说,“放管服”改革考验管理者的智慧,需要聚焦资源配置、要素优化、权力运行等关键环节,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释放改革红利,让人民群众感到办事便利。
增强激励释放创新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听到这一系列改革之举,很多科技工作者都表达了激动之情。
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曾勇说,“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随着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在创新领域由“追赶”逐渐变为“并跑”甚至“领跑”。然而,在科研项目申报、经费管理等方面,还一定程度上存在“能攻关的不如能公关的”“实验程序多不如报销手续多”等现象,甚至引发职务犯罪。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李景虹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等举措,有利于扩宽科研经费的使用“正门”,堵住违法违规的“歪门”“邪路”,使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切实受益。
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一系列公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都能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具体的改革回应。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以问题导向推出的一系列民生改革举措,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抓住了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感觉暖意融融。”来自吉林省通化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初建美说,需在制度建设和落实监督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好的民生政策在落实中不走样,让百姓得实惠。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