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的关键思路是要做实做优,而非人为推高。同时,我们要降低风险,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还要降低一些企业的杠杆率,同时挤掉泡沫,这里包括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和大宗商品泡沫。”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高度关注中国经济触底与筑底,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展望中国经济,刘世锦表示,“今后三年,整个增长速度还会有所回落,但是每年增长6.3%就可以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再往后,进入中速增长平台,增长速度基本上是5%-6%之间,也许是5%左右。可能有些同志说,这个速度是不是低了?我认为并不低,这里我提一个观点,讲速度高和低,一定要和增长的背景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相联系。过去,中国经济是高速增长阶段,潜在增长率10%左右,增长7%算是低速了;到中速增长阶段,潜在增长率可能就是5%左右,如果增长5%-6%就是高速。”
有关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应当如何往前推进?刘世锦表示,这需要全社会建立起新的坐标系和政绩观:“党的十九大以后,很多地方想大干快上,认为这样做才算得上有所作为,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高质量发展要做的,就是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这些事都很不容易做到,如果把这些事做下来、做成功,就需要更强的能力和创造性,需要有更大的作为,有更大的和过去不一样的本事,做成以后也会更有成就感,而且是更好的政绩。所以,各级地方政府政绩观需要有很大调整,从高质量发展和指标体系来讲,以后恐怕就不能GDP挂帅,而要更多地重视就业、质量效益、风险防控、稳定性、可持续性,这方面要探讨一些新的目标性指标。”
当然,质量型发展不是不要GDP,但在刘世锦看来,中国要的是长时间高质量、高效率、没水分、可持续的经济增速。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一关。
“这是三大攻坚战中的第一战,我认为要考虑四个方面:第一是稳杠杆,杠杆还是要降,但不能加大风险隐患;第二是防止债务处置不当引发新的风险;第三是下决心解决政府、国企预算软约束问题;第四是探索以市场为基础、规范的公共产品投资长效机制。”刘世锦表示。
那么,高质量的经济到底从何而来?刘世锦表示,高质量发展的办法不是事先计划的,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要给予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基层更大空间,鼓励他们去尝试,进而发现找到一些好办法;要改善营商发展环境;吸引中高级生产要素;推动“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发展模式;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创造性、包容性、稳定性相一致的社会治理方式。(崔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