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漠北,依旧烈日高照。乌兰牧骑来到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双界碑哨所,带来专场演出
蒙古舞蹈、马头琴演奏、呼麦演唱,一个个充满地域特色的节目,让战士笑开了颜,寂静的哨所传出阵阵欢笑。小合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描绘边防军民手牵手、心连心共同守望边关安宁的感人事迹;蒙古族队员达娃的呼麦弹唱《成吉思汗赞》令人叹为观止,赢得大家热烈掌声。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乌兰牧骑队员为巡逻官兵表演。李少平摄
中秋前,北部战区陆军与驻地省(区)文艺团体联合开展“情系边海防、文艺进军营”活动。这一天,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来到戈壁滩,带来——
一个哨所的专场演出
■于智杰 殷鹏钊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 亮
初秋漠北,依旧烈日高照。极目远眺,戈壁连着戈壁,除了那座哨塔,再也见不到什么凸起的标志物。
“哨长,来了,来了,乌兰牧骑一会来我们这!”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双界碑哨所的上等兵高健,激动地冲进宿舍,对正在看书的哨长齐兆鹏喊道。
“谁通知的,火急火燎的干啥?”齐兆鹏扭过头问。高健深吸了两口气说:“真的,宣传科张干事通知,1小时后就到。”这下,齐兆鹏噌地一下站起来,精神抖擞地下命令:“赶紧准备一下,拿出最高标准。”
他们这么兴奋不是没有道理的。双界碑哨所距边境线仅1.5公里,因位于两座界碑相交的地方而得名。哨所位置偏僻,条件艰苦,这里没有长明电,没有4G信号,官兵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这是近年来第一次有地方文艺团体来哨所慰问演出。
“这个哨所很远,路也不好走。”在狐狸山边防连,听说内蒙古额济纳旗乌兰牧骑演出完还要到双界碑哨所去,指导员赵顺宇说道。
“哪里有官兵,哪里就是我们的舞台!”乌兰牧骑队员很坚定。他们在连队表演结束后,没有休整就踏上了前往哨所的路。
“到了吗?”“哨所肯定很艰苦吧?”大巴车一路前行,队员们的心早已飞到了哨所。
其实,这些队员已经满身疲惫。连日来,他们冒着烈日,行程千余公里,走边防、进班排、上哨所,为一线戍边官兵送去精神慰藉和视听享受,深受基层官兵喜爱。在巡逻车旁、在界碑前、在大漠胡杨下,只要有戍边官兵的地方,就有乌兰牧骑的身影。
在“搓板路”上颠簸了近3个小时,迷彩围墙环抱的哨楼终于映入眼帘。大巴车向哨所驶来,军犬大黄飞奔过去,又飞奔回来,像是欢迎久违的朋友。车刚一停稳,哨所战士就涌上前去,帮着卸道具。
蒙古舞蹈、马头琴演奏、呼麦演唱,一个个充满地域特色的节目,让战士笑开了颜,寂静的哨所传出阵阵欢笑。小合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描绘边防军民手牵手、心连心共同守望边关安宁的感人事迹;蒙古族队员达娃的呼麦弹唱《成吉思汗赞》令人叹为观止,赢得大家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