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军休所离休干部、88岁战斗英雄徐国成讲述——

边境奇袭,“军部”活捉“少将”

来源:湖北日报作者:江卉  夏喜红 李成平责任编辑:董玥
2018-09-12 10:37

徐国成讲述战斗故事。(视界网 李成平 摄)

编者按

人民军队91年的奋斗历程中,有一种传承,镌刻历史深处,融入这支队伍的血脉,伴随并激励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建军91周年到来之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近多位战斗英雄,聆听他们的战斗故事。

今起,本报推出专栏“战斗英雄讲战斗故事”,敬请关注。

他戎马一生,从一名侦察兵成长为解放军某部团长;

他从军35年,南征北战,踏遍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场;

他勇敢机智,屡立奇功。他的记忆深处,埋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战斗故事?7月29日,战斗英雄徐国成讲述了他的传奇人生。

一颗手榴弹,俘敌17人

午后小院,蝉鸣声声。

眼前这位88岁的老人,目光如炬、思维敏捷,半个多世纪前的战斗场景仍历历在目。

少小离家,白发归来,徐国成乡音不改。一口浓浓的宜昌话,将我们带回那场奇袭敌军部的战斗。

“中缅边境,国民党残部占山为王,并以此为据点,抢夺百姓财物,枪杀无辜平民。”1961年,时任昆明军区14军某部一连连长的徐国成接到命令,带领一支部队秘密作战,奇袭敌军军部。

上级要求,一天一夜内完成战斗。他带领全连战士连走带跑,趁夜色赶到目标附近。

“山坡上,有一面国民党旗帜,这就是军部。”徐国成带着二排冲了上去。

发现被偷袭后,敌人的轻机枪、重机枪轮番上阵,战斗打响了。

徐国成悄悄爬到军部屋檐下,踏着敌人机枪的火舌,他拉开手榴弹,向敌人的火力点投去。

手榴弹将军部炸开了一个大口子,军部底下的暗堡露了出来。就在一刹那,他不知道从哪里生出来的胆量,一跃而起,直接从炸开的口子跳了进去。

趁着一屋子的敌人惊魂未定,他先发制人,大声喊道:“缴枪不杀!”

此时,一敌军正要扣动扳机。“砰!”枪响人倒,徐国成先开了枪,顿时镇住了其他人。

暗堡内,17名残兵举手投降,其中还包括一名少将。

这一仗,徐国成端掉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军部。一颗手榴弹俘敌17人,当时在部队广为流传。

用一生践诺,永远跟党走

翻看一张张军装照,抚摸一个个军功章,老人的思绪又回到军营。

1948年,不满18岁的放牛娃徐国成告别家乡,来到武昌帮人做工。

没多久,他就被抓壮丁,编入胡宗南部。第二年,在解放军解放陕西眉县的战斗中,穷苦出身的徐国成瞅准机会弃暗投明。

“解放军生活苦,打仗有流血有牺牲,有没有心理准备?”现场的解放军问他。

“我不怕牺牲,我永远跟共产党走,跟解放军走,不解放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我不回家。”

从那以后,徐国成用一生兑现诺言。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一生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最危险的一次,子弹打穿了他的军帽。

军旅生涯35年,徐国成两次荣立二等战功,多次荣立三等战功,获得“作战标兵”和“战斗模范”称号。

抠门的父亲,大方的老兵

“我当了35年兵,这个是抗美援朝立的三等功……”

站在当阳市育林小学的讲台上,耄耋之年的徐国成情绪饱满、声音洪亮。看着台下一双双稚嫩却炽热的眼神,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那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斗。

1983年,徐国成回到家乡当阳休养。离开了部队和战场,他总感觉自己要做点什么。从那时起,他就到机关、工厂、学校、社区和驻地部队演讲,用亲历的战斗故事感染着一批又一批人。

“只要有这样的邀请,必定到场,不要报酬、不要接送。”在徐国成看来,为青年一代开展传统教育,是自己的使命。

这位战斗英雄在儿女心中,是抠门的父亲。原来,徐国成作为离休干部可以报销部分医疗费,但他不仅自己舍不得用,还把家里人看得紧,防止子女家属沾光。

对有困难的人,徐国成却很大方。汶川、玉树发生地震,他带头交特殊党费。得知军休所参与精准扶贫,他主动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

2017年,徐国成获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授予的“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让他有了新的目标,“希望能继续发挥余热,一直这么‘战斗’下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