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组织形态实现现代化,可以促进人与装备优化的组合,充分发挥力量体系的最大聚合效应,极大地弥补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的劣势,创造以劣胜优的奇迹。反之,没有组织形态的优势,即使技术和武器装备系统再先进,也会因无法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而无法形成强大的整体战斗力。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文章——
将改革进行到底·组织形态现代化
聚焦未来战场塑造“明天的军队”
■袁志明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它揭示了一个基本规律,即科学的组织形态可以使系统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一支军队,同样蕴含着结构质变的道理,先进的军队组织形态可谓战斗力生成的“强杠杆”。
军队组织形态实现现代化,可以促进人与装备优化的组合,充分发挥力量体系的最大聚合效应,极大地弥补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的劣势,创造以劣胜优的奇迹。反之,没有组织形态的优势,即使技术和武器装备系统再先进,也会因无法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而无法形成强大的整体战斗力。
大凡重大而深刻的军事变革,势必涉及军队组织形态的调整与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军事改革重点应是推动军事组织体制的发展,不能只讨论改革“军服问题”和“背包问题”。反观晚清军事变革,之所以最终失败,就在于改“器”而不改“制”,八旗、绿营、湘军、淮军、练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各成派系,“清军”成了一个复合词,根本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力量体系。以至于清军百万之众在本土作战,却没有一次战役对日形成兵力优势。
军队组织形态变革作为决定改革成败的“胜负手”,实现起来殊为不易。克劳塞维茨曾说过:实现各兵种恰当比例的肯定数值是一个无法求出的“X”,可是各国军队却从未停止过优选合理的编制。回首我军改革历程,为了不断接近这个“X”,让“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新的力量”,我军组织形态历经数次重要变革,体现了动态性演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攻方向十分明确: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统起来、联起来、用起来”“充实、合成、多能、灵活”……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习主席反复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大部署的军队“四个现代化”之一,是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重点内容,对于破解我军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军队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具有重大意义。
只有塑造“明天的军队”,才能打赢未来的战争。放眼未来,人类战争形态正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加速演变,战场空间从物理域向泛社会域、认知域拓展,无人作战、多域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只有把握好智能化时代的机会窗口,推动军队体制编制与战争形态发展相契合,才能抢占未来战场的制高点。
军队组织形态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重大利益调整,触动军队内部复杂交织的关系,必须以改革的气魄与胸怀、创新的思维与理念,大刀阔斧、破旧立新,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与此同时,我们应有包容他国经验的宽广胸襟,遵循军队改革建设的一般规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推动改革。
说到底,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终极检验标准是能否夺取未来战场的胜利。我们坚信,只要着眼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调整军队组织结构、优化军队组织运行、完善军队组织功能,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一定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