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助肯尼亚农民过上好日子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张颖姝
2018-09-07 10:14

65岁的肯尼亚农民伯纳德·马通伊种了一辈子地,但最近几年才真正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他所在的马库埃尼郡位于肯尼亚南部,气候较为干旱,当地民众大多靠种植玉米等作物维持生计。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多数农民不仅没有收入,一家人挨饿也是常事。

4年多前,来自中国湖北的李昌洪将辣木种植引入马库埃尼郡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目前种植面积已有近1000亩,其中850亩由当地农户种植。辣木是当地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浑身都是宝,根茎、树叶和籽均可食用,是保健食品。

马通伊就是其中一位种植者。他说,他从李昌洪身上学会了播种、育苗、采摘等一系列种植技术。到了收获的季节,李昌洪的公司到农民家里挨家挨户收购辣木。“收到钱的那一刻,我和我的邻居都笑逐颜开。”马通伊说。

在肯尼亚西部的纳库鲁郡,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指导和帮助让60岁的除虫菊种植者卡布·卡马乌受益颇多。9月初正值除虫菊采摘季节,李昌洪的公司员工经常到卡马乌等农户家中收购采摘好的除虫菊。卡马乌种了20多年除虫菊,之前销路一直不稳定,最近4年开始接受李昌洪的种植指导并向其公司供货,每年的收入逐步稳定下来。“我喜欢与中国人合作,他们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卡马乌说。

农业是肯尼亚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该国西部人口稠密,是开展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基地。在维希加郡,27岁的艾伦·琼巴已是知名的农业能人和温室技术专家。他不仅可以帮助附近的农民防治常见农作物病虫害,还经常指导他们搭建绿色大棚。而在3年前,一直习惯“靠天吃饭”的琼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潜叶虫、什么是枯萎病。碰上病虫害肆虐,他和家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苗枯萎死去。

2014年10月的一次农业技术培训改变了琼巴的“命运”。按他的话说:“我看到了农业种植的未来。”

培训班由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专家在埃格顿大学组织举办,授课内容包括温室原理、温室安装与维护、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等。在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的协助下,南京农业大学和埃格顿大学共举办了24期农业技术培训班,培养学员近1000名,琼巴就是其中一员。

除了民间和孔子学院的努力,中国和非洲在农业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合作也在深入。设在内罗毕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便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数据显示,该中心自2013年5月立项至今年6月,先后启动45个合作研究项目,为非洲各国培养122名研究生,培训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160余名。

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非方主任罗伯特·基图鲁教授说,该中心注重非洲国家实际需求,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农作物栽培示范等方面与包括肯尼亚在内的非洲国家开展了积极合作并已取得良好进展。

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努力得到了肯尼亚政府的肯定。肯教育部长穆罕默德表示,中国与非洲共同建设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在双方自然资源保护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与记者:曹凯、李琰、谢晗)

(新华社内罗毕9月6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