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的情谊
于顺境中共襄盛举,更于逆境时携手前行。“以中非人民情谊为笔,以中非大地为纸”,中国与非洲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风雨同舟、患难同行的情谊和肝胆相照、休戚与共的“全天候朋友”。
2014年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中国医疗队第一时间奔赴疫区,被誉为“最美逆行者”。一名塞内加尔母亲给孩子取名“中国”,铭记中国医生当年的救命之恩。
有应急的“输血援助”,更有着眼加强非洲“造血功能”的长期医卫扶助。如今,越来越多非洲国家在中国帮助下建起相对完善的医卫体系,拥有自己“不走的医疗队”。
雪中送炭的还有来自中国的“救命粮”。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肆虐非洲,埃塞俄比亚成为重灾区,上千万民众遭受饥饿威胁,中国援助又是在第一时间抵达。“这是我们收到的第一批救命粮,中国是我们真正的朋友。”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说。
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德高望重的族长自发带着水和食物,探望抢修道路的中国维和工兵。冒着高温、连续高强度作业、顶住武装分子威胁,中国维和工兵以敬业和专业感动了当地百姓。“你们是达区最亮丽的蓝盔分队,杜艾因人民永远记得你们。”
唯有真情付出,才有真诚回报。中非友谊绝不是单方面的给予。2010年4月,中国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并不富裕的刚果(布)政府向灾区捐建了一所小学,总统萨苏亲自将其命名为“中刚友谊小学”。这份情谊让人久久铭记。
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滋养着中非友谊的合抱之木。从维和到救灾,从医疗援助到兴建学校,从泽润生命的水井到联通世界的卫星电视……高效及时的救援、惠及民生的工程,是中非兄弟手挽手的笃定、心与心的共鸣。
命运与共的交响
从顶层设计到务实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线贯穿其中,描绘出中非关系行稳致远的生动图景。
肯尼亚首个经济特区名叫“珠江经济特区”,一个带有中国印记的名字。肯尼亚副总统鲁托在特区奠基仪式上说,中国通过经济特区推进工业化的成功有目共睹,肯尼亚可以向中国学习借鉴。
“撸起袖子加油干”“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标语出现在活力四射的非洲大地;卢旺达、乌干达、安哥拉……越来越多非洲国家“向东看”,学习中国发展经验。
中国的发展奇迹,启迪非洲国家探索创新的方向,寻获振兴的信心。尼日利亚历史学家阿克莫拉菲说,中国的发展为非洲提供这样的经验:只要一个民族有信心、决心和远见,一切皆有可能。
“津巴布韦将继续深化同中国的关系,加强两国执政党的交流,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并将适合津巴布韦实际的经验应用于我们的发展。”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说。
在世界格局深刻演变、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上升的背景下,中非合作不仅成就彼此,更增益世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摆脱贫困、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非为促进南南合作、带动南北对话、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不断贡献新动力。
“我期待同非方领导人在北京共襄盛举,共商中非合作发展大计,为增进中非人民福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致非盟第31届首脑会议的贺信中向非洲各国领导人发出诚挚邀请。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这场金秋的约定,必将奏响中非命运交响曲的新乐章,开启中非携手圆梦、共创繁荣的新征程。(参与记者:卢朵宝、王小鹏、荆晶、金正、王晓鹏、聂祖国、马意翀、赵海军)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