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拥有我国最早的航天发射场和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这里电子设备和精密仪器众多,电火工品、高能燃料等频繁使用,对人员和装备的静电安全要求极高。元旦假期一结束,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来到了中心,对新研制的静电防护服进行第二轮发放试验。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
戈壁深处试“新衣”
——亲历新型静电防护服第二轮发放试验
■解放军报记者 邵龙飞 特约记者 匡小文
窗外,寒风呼啸,最低气温达零下20摄氏度;室内,暖意融融,一场座谈会热烈进行——
“航天发射千人一杆枪,防护服能否按岗位区分颜色,让岗位专业一目了然?”工程师周俊快言快语。一位负责外场操作的战士也提出,能否配发在极寒条件下既能防寒又能让手指灵活工作的手套……
“就是来听大家意见的,提的问题越多越好!”1月上旬的一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间会议室里,基层官兵对新型静电防护服的诸多意见,被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绳以健一行人详细记录。
元旦假期一结束,这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来到了中心,对新研制的静电防护服进行第二轮发放试验。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拥有我国最早的航天发射场和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这里电子设备和精密仪器众多,电火工品、高能燃料等频繁使用,对人员和装备的静电安全要求极高。
“让官兵穿上安全、管用、适体的防护服装是科研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绳以健告诉记者,在军委机关相关部门支持下,某新型静电防护服成功立项,由该所开展技术攻关。
项目组先后到20多个单位调研,找准产品功能定位,制定细化了20余项战技术指标。目前,样品设计完成,需要组织批量产品到部队进行适应性试验,验证产品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收集基层官兵意见建议。
在被装发放现场,官兵兴奋地试穿起防静电工作服、大褂、工作鞋、帽子、手套等。此次试验共发放被装产品1000余套(件),区分季节、穿用场合等,从头到脚,静电防护类服装一应俱全。
女干部吴婷穿上静电防护鞋,忍不住啧啧赞叹:“过去配发的工作鞋鞋底薄容易坏,新款鞋既结实耐用又美观大方。”
“前期试穿时,很多官兵认为鞋子样式老旧,穿着舒适性有待提高。这一次,防静电鞋在款式、结构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力求兼顾美观性与舒适性。比如,鞋面采用一体织工艺,没有缝线……”负责该产品研制的秦蕾,一边发放试穿样品,一边向受试官兵介绍样品的性能特点。
“每一款军用被装都是反复试验、逐步改进出来的。”戴着眼镜、身材娇小的秦蕾已从事军用被服研究多年。新疆阿勒泰、西藏墨脱、云南西双版纳、大兴安岭深处都留下了她参加被装试验的足迹。
据了解,该型服装试验试穿已进行了3年,项目组在各军兵种先后发放试穿样品3000余套(件),从官兵的意见建议中归纳出需要改进的指标40余项,设计方案不断优化。
“被装研发事关部队战斗力、事关官兵切身利益,必须多听听官兵心里话。”绳以健说,这批被装试穿进行2个月后,他们还要到中心来,收集官兵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新一轮优化调整。春节前,他们还将奔赴华南和东北,开展新一轮被装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