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生活中,乐观的赵阳更倾向于把所有的压力独自咀嚼消化,从来不对家人讲些什么。可那毕竟是飞上天,又怎么会没有风险呢?
“某某飞行员处置特情”的新闻是赵阳的母亲最怕看见的,也是最关心的,她总会想到儿子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的危险。每到此时,母亲总会忍不住对儿子说:“不行就别飞了。” 好在赵阳的父亲总会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替他解围:“飞行要是容易的事,谁都可以上天了。” 这是一位父亲的爱,更是男人之间的理解。
但作为儿子,赵阳一直觉得自己对父母亏欠得太多。
2006年,赵阳的母亲因脊椎疾病住进了医院。而正在上大二的赵阳却一无所知。假期回到家时,赵阳才得知母亲动了手术。虽然,父母用一句“担心影响你学习”搪塞了过去,可父母两鬓渐多的白发,还是让赵阳难过不已。
“这是我当飞行员以来,对家人最大的愧疚。”赵阳的声音有些哽咽,眼眶也泛起了微红。“不过,飞行员就是这样,大家都这样。”他恢复情绪,开导记者,更像是开导着自己。
尽管飞行辛苦,赵阳却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够把热爱的事情当作事业去做,累点苦点都值得。”
2017年,建军90周年,朱日和沙场阅兵,彼时的赵阳迎来了飞行事业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作为空中梯队的一员,接受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回想当时的场景,赵阳仍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阅兵那一刻特别紧张。”赵阳当时飞“八一”队形中“一”字的最右一架,“尽管已经非常熟练了,但飞过受检阅的上空时,根本不敢分散注意力往下看。”
为了在阅兵当天呈现最好的效果,他和战友在前期进行了非常刻苦的训练。
“当时睡觉都觉得紧张,常常睡一两个小时就醒,脑子里跟放电影一样,把第二天飞行的细节过了一遍又一遍。”
练到最后,赵阳已经不需要用差分系统了,直接用眼睛就可以标直队形。由于每次飞行训练时都要偏头与中间长机标齐,一趟飞下来,脖子已经僵得转不了了。
经过两个月的刻苦训练,阅兵的那天,赵阳所在的直升机编队以完美的姿态,米秒不差地飞过了受检阅上空。
而在千里之外,赵阳的父亲把亲戚都叫到了家里,围着电视看直播。当直升机编队出现时,他指着电视激动地说:“我儿子就在这里面!”尽管他并不知道哪一架飞机才是儿子驾驶的,但他依然兴奋无比。
当赵阳带着“铁杆僚机”的奖章凯旋时,父亲拥抱了儿子。但父亲只说了三个字——好样的!赵阳觉得,这三个字是他得到过的最好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