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味在军人眼里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告诉你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海华 孙建波 徐明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2-25 20:13

【2018新春走军营】

新春里的“平安味”

■解放军报记者 张海华  通讯员 孙建波 徐明

年味未散,战味愈浓。2月24日一早,走进武警某部交通一支队四大队,一场以“地震及次生灾害”为背景的救援研练正在该部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场展开。浓浓的战斗气息中,记者感受到了老百姓心中的“平安味”。

铁甲隆隆,全员全装全要素集结完毕。道路抢通、桥梁架设、隧道排险等训练划区分片迅速展开。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多样化救援装备在高低起伏的山地上辗转腾挪,紧张的气氛如同实战,若不是营区外的平和安宁,记者真以为置身抢险一线。

“那台滑坡体上的挖掘机是个‘大明星’,在2016年湖南华容决堤封堵现场,众多媒体记者对着它拍摄了18个小时,在举国关注下,它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封堵任务。”

该部副大队长宋长征介绍,这些推、挖、装、吊、运机械,是遂行抢险救援任务的主战装备,其中几辆还是大队的“功勋装备”,由操作手李东平、黎燕飞驾驶着曾在深圳光明新区特大滑坡抢险、尼泊尔地震救援、湖南抗洪等重大任务中立下过赫赫战功。

“过年期间你们也这样训练吗?”“作为国家级应急救援部队的一员,我们时刻谨记:灾害不过节,抢险救援没有时间表!”该部教导员彭文雄说出了官兵的心声,灾害事故突发性强,要做到闻灾思动、决战决胜,就必须立足实战把“绝活”练精、练准、练透,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立即实施无人机侦察。”训练场北侧,一架六旋翼无人机盘旋升空。高空俯拍、悬停扫描、抵近侦察,通过实时卫星图传,灾情分布、地形地貌一览无余,为指挥员判明情况、定下决心提供了可靠依据。

“这些装备都是立足实战经验、结合任务需求研发配备的。”支队政治工作部协助负责人蒋建光介绍说,灾害现场行进难、侦测难、危险性大,严重制约抢险救援时效。通过自主研发和军民融合等方式,部队先后列装了步履式挖掘机、两栖挖掘机、两用破冰车等装备20余种。

在一处“滑坡体”上,一台无人智能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处置此类型滑坡,我们在复盘历次实战后,研究出了‘分层剥离,卸载反压’战法,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更降低了风险系数。”摇控操作手马国梁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加快无人抢险装备的训练力度,以提升地震排险、道路抢通、火灾抢险等任务中的安全高效救援能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训练场东侧,水陆两栖挖掘机正在沼泽地中封堵决口。岸边一辆轻型机械化桥车迅速打开凌空蜷曲的钢架,25米的桥体跨越“沟壑”,短短12分钟,“天堑”变通途。

“除了实战锤炼,所有操作手在入门时都必须经过模拟操作考核,这也是他们进入实操前的必修课。”跟着排长梁建,记者来到模拟机训练中心,30多名新战士正在上机操作,“借助虚拟操作系统,战士们能快速掌握装备性能、参数。”理论学习、模拟操作、跟机作业、上机实操,最终走向战场,系统完备的人才培养链成为了锻造精兵的制胜“法宝”。

走出训练中心,刚完成破拆作业的搜救分队迎面而来。“我认为,平安味在军人眼里,是战味、兵味、奉献味。”面对提问,大学生士兵刘世昌羞涩却坚定地答道。正是有了官兵们平时的刻苦训练,灾害面前,才有了一次次最美“逆行”。

(中国军网长沙2月25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