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官兵拖家带口进驻新营地,孩子能否顺利转学、入学,成为萦绕心头的愁绪。此时,有一座营盘的官兵因为一份红头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格外幸福。请看来自河南焦作军地合力交出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浓厚氛围的喜人答卷。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一份红头文件里的国防情怀
■徐明 辛振乾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根成
1月28日,驻军某旅官兵陪伴家属子女享受周末幸福生活。 颜兴旺摄
枉自悲伤总逢春,独去他乡作军人。
这句诗词形容一道考题最为形象——军队改革大考中,全军有许多将士登上大搬迁、大移防的列车,泪别第二故乡、泪别妻儿。
都门帐饮无绪——有些官兵拖家带口进驻新营地,孩子能否顺利转学、入学,成为萦绕心头的愁绪。此时,有一座营盘的官兵因为一份红头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格外幸福。请看来自河南焦作军地合力交出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浓厚氛围的喜人答卷。
一纸移防令,军嫂几多愁
过去每到周末,喻梅总会拉着女儿的小手,挽着爱人的胳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去逛公园、上课外辅导班。
某旅政治工作处副主任蒋勋与喻梅结婚多年,长年分居两地,只有周末才能团聚。去年年初,夫妻俩要了二胎,为给喻梅分担压力,并考虑到部队驻地的学校教学质量相对较好,蒋勋费尽周折把女儿从老家汝南县接了过来,转入驻地一所小学借读。
谁知,一道移防命令为这一家人的幸福团聚画上了逗号。蒋勋所在的旅与外地另一个单位整合,重新组建面临搬迁,意味着女儿刚稳定下来,又要换地方。
部队要移防到数百多公里外的焦作市,到了新城市要给孩子找学校可不容易。“要不,还是把涵涵送回老家上学吧……”思忖良久,蒋勋才跟妻子张开口。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许多家长的普遍心理,喻梅概莫能外。结婚生子后,她的精力几乎都用在女儿的教育上,生怕起步阶段就被落下。
“你咋折腾我不管,孩子上学可不能耽误,学习基础打不好,影响一辈子。”喻梅左思右想,不同意女儿再回老家。
喻梅的这种忧虑,也在该旅其他军属之间蔓延着。
该旅教导队教官、三级军士长毛小龙的爱人贺国英,听说孩子又要转学,心里极为矛盾。
2016年秋季,贺国英随军,与毛小龙结束10多年的“牛郎织女”生活,女儿从湖南永州老家转到驻地一所小学就读。虽说有部队相关部门出面协调,贺国英给女儿挑选班级时仍免不了求人说情,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协调”背后的辛酸。
想想女儿毛雨菲转学的艰难,贺国英几次对毛小龙发脾气:“本想盼到了团圆,孩子可以安心上学,但现在部队又要搬迁,跟你团圆是小事,孩子上学才是大事。”
满腹怨言的何止只有喻梅、贺国英,孩子在部队驻地上学的40多名军嫂无不忧心忡忡:“到了新地方,人生地不熟,谁给咱找好学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