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上“万众瞩目”的奥秘所在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景璇责任编辑:杨帆
2018-02-02 10:39

当时,受到日、伪、顽三方势力的严密封锁,大到枪炮棉粮,小至针头线脑都难以运到边区。为了将这个庞然大物运回延安,周恩来带领随行人员反复研究,将机器的零部件进行拆解,分门别类装箱打包。发射机分解完成后,在运送路线设计上护送人员也是绞尽脑汁:从莫斯科用火车先运到阿拉木图,然后通过飞机运经乌鲁木齐至兰州,从兰州再通过汽车运至西安,最后抵达延安。这一路上困难重重、险象环生,既有新疆盛世才部的严密检查,也有陕甘国民党军的反复盘问,最终都被护送人员巧妙地予以化解。

广播机(资料图)

广播机运到后,大家按照装箱编号很快完成了组装。但在试播中,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因带动发电机的引擎马力不足,广播机迟迟开动不起来。负责电台筹办工作的同志没有灰心,而是充分发动群众智慧,最终创造性地发明了用烧木炭产生的煤气发动汽车引擎,再用它来带动发电机的办法。电台建成后,为解决广播信号不稳定、收音效果不佳等问题,大家将发射天线的铁塔用几根木杆子连接起来制成信号“木塔”,在播音室外挂上一块灰色的羊毛军毯,自制隔音设备。

经过我党第一代广播新闻人的艰苦努力,以“NCR”为呼号的延安新华广播响彻在饱受日寇铁蹄蹂躏的华夏大地上,给这个苦难的民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万众瞩目清凉山。记者 李景璇

抗战烽火中,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就是这样通过一张张报纸、一声声电讯号,传播到边区的角角落落,回响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城市中。它让边区百姓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光辉前景,让全中国人民看到抗战胜利的曙光在前,更让世界聆听到来自东方战场的希望之音。在这背后,老一辈党的新闻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也成为“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奥秘所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