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愁
早上8点,王红燕开始上班了。她先检查了自己的扩音器,确保正常后,又开始重温讲解词。尽管早已经烂熟于心,她还是习惯每天工作前再重温一遍。随后,她穿好讲解服走出办公室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参观者。
王红燕也是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讲解员。担任讲解员前,她是一名导游,3年前经过招聘考试进入博物馆工作。
依山傍水的金寨红军广场总面积是25万平方米,由广场、革命烈士纪念塔、洪学智将军纪念碑、红军纪念堂、红军墓园和革命博物馆等几个部分组成。一圈讲解下来,快则一个半小时,多则两个小时,而接待最高峰的时候,一个讲解员一天要连讲7场。“说到最后,嗓子都哑了,但是任务还得进行下去。”王红燕说。
王红燕热爱自己的工作:“能讲解金寨的革命历史,我很骄傲,要不是做了讲解员我还不知道原来金寨这么好!现在我不论去哪儿,介绍自己是个金寨人就感觉很自豪。”
但对家人特别是孩子的愧疚却煎熬着她的心,原来因为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时间比较特殊,节假日反而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人家玩的时候,我们在忙;轮休的时候,孩子又上学了。”王红燕说,孩子还小的时候不理解妈妈的工作,经常追着妈妈问:“为什么别人的妈妈能陪孩子,你不能?”现在孩子长大点了,虽说不再追着问她。“但是我与孩子的时间总是错开的,也不能辅导孩子功课,家里有什么事情也不能及时出现,总觉得亏欠了家人。”说着说着她的眼圈泛红了。
因人施“讲”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
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
一个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的大姐姐和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们在唱《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不是在上音乐课,而是金寨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跟孩子们进行互动。为了让参访者更好地接收讲解内容,讲解员们创新讲解模式,根据参观团队的特点和需求讲解,他们管这种方式叫因人施“讲”。
年纪小的孩子们,玩性重,杨晓璐说,他们会用“定点讲解”的方式,选一个固定的场所或主题与孩子们互动讲解。“比如,今天来的是比较小的孩子,我们可能先教给孩子们唱一首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引起他们的兴趣后,就告诉孩子们这首歌诞生的时间、背景,当时的儿童团是什么样的,有多少人参加,后来那些小红军都去哪儿了等内容。”
而对于接受能力更好一点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就可能更侧重于发掘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故事。“比如烈士们也是有家庭的,有孩子的,他们那时候舍弃的东西,我们现在是没法比的。”王红燕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参观者的共鸣,让他们不只是走马观花,而是有所触动,想一想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传承老区精神。
新时代 新梦想
王红燕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书——《燎原星火》。没有讲解任务的时候,王红燕会看些跟革命历史有关的书。“我的梦想是,自己今后在讲解的时候能做更多延展,结合革命故事让所有参观者都能跟革命历史产生共鸣,有所触动。”
杨晓璐想的更多的则是如何“活化”文物。除了因材施“讲”,博物馆还利用数字媒体、微信公众号、扫二维码等形式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未来,杨晓璐希望能做好红色文化在青少年间的传承。“今后我们会努力思考一些青少年感兴趣的方式,吸引他们来博物馆参观。吸引他们来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希望能让他们认真思考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到今天的生活得来不易。”
讲解员的工作看似平凡简单,实则作用不小。他们每天诉说的红色故事往往是参访者对当地红色文化认识的开始。宣传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不妨先从打造一支过硬的红色文化讲解员团队入手。让他们通过饱含温度的声音,拉近已经远去的历史与现代人的距离,将红色的革命种子播撒在参访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