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工作过不了融合关就过不了联合关。网络政工不能“贴标签”,工作阵地要从物理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千多年前,我国的商队一路向西,不但为沿线国家带去了精美的丝绸和陶瓷,也撒播下世界文化交流的种子……”
这天上午,某合成旅二连政治教育课上,随着指导员张晓阳轻点鼠标,一堂“从‘一带一路’看制度自信”为主题的教育课准时开讲。
短短1个小时的授课,张晓阳巧妙地插入展现异域风情的音视频,带领官兵沿着一幅H5界面的驼铃古道,探寻“一带一路”的“诗和远方”。
授课过程中,张晓阳还邀请来自甘肃、新疆等地的官兵登台,畅谈“一带一路”给家乡带来的可喜变化。期间,他不失时机地引用习主席有关论述和相关权威统计数据,官兵们眼睛瞪得溜圆,听得格外入神。
“网络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网络却是万万不能的。”张晓阳坦言,将传统手段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效果。
有段时间,张晓阳发现,有的战士宁愿在太阳底下站岗,也不愿到空调房里听课。和其他连队干部分析原因发现:现在的战士,入网比入伍早、网龄比军龄长,上网用网是他们的现实需求。让政治工作走进网络、占领阵地、引领风尚,给生命线加载“数据链”,才能让“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以前总觉得开展网络政治工作信手拈来!现在才发现,自己只是会上网,而对于怎么用网络来开展工作,还缺创意、缺思路、缺招法。”作为一名90后,某旅指导员李磊对网络再熟悉不过了,但要说起如何运用网络开展政治工作,他的想法却有些片面:懂网就是用微信、看网页、会网语,网上知兵情就是加好友、建群、刷朋友圈,网上教育也无非就是关注公众号、推送文章、组织讨论。
“‘2G思维’适应不了‘4G时代’!”发现差距后,李磊开始了新一轮学习:“互联网思维”“大数据”“众筹理念”……这些原本以为再熟悉不过的概念,在一次次深度阅读后变得逐渐清晰。
“仿佛打开了新世界,原来自己以前知道的只是一张张标签。”慢慢地,李磊的脑子里多了许多新奇的想法。课前,他常常会用微信征求战士们的意见,天马行空的想法、各式各样的素材,都成为他教育课上的“众筹资源”;各类“网红”也成了课件里的常客,“最帅武警小哥”杨明鑫、《真正男子汉》里的王金武、《战狼2》里的吴京……在不同的“网红”身上,李磊都能找到和教育内容贴近的地方。
把“课堂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专家放在掌上”……以“互联网+”的思维推动政治工作模式创新,让李磊开展起政治工作来红红火火。
政治工作过不了融合关就过不了联合关。对此,该集团军领导感慨颇深:教育方式要从“单项传输”转变为“双向互动”,工作阵地要从物理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二者相互融合,才能造就网络政工“绿肥红瘦”。
“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灰尘和苍蝇也进来了!”对于类似情况,基层带兵人早有反映:“有时辛辛苦苦准备的一堂课,好不容易取得的效果却被网上一两句‘负面信息’给抵消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得不承认,面对网络的日新月异,各级领导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又常常会怕“踩空落水”。比如,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谣言问题等。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对此,我们既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能掉以轻心。”该集团军领导认为,今天,让“网上长大的一代”官兵本色不变、军魂永驻,成长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正是政治工作应有的责任。
“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实质上是网络特性和规律作用的结果。”该集团军政治工作部主任袁红刚说,思想政治工作进入网络的过程,既是网络引发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理念进入人脑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
如何让网络政治工作建设成为“不下课的教育课堂”“不下班的政治机关”“不疲倦的政治指导员”,一直是某合成旅党委思考的问题。
走进该旅,“家家连心桥”网络课堂、“我能打胜仗”游戏专区、“网络体验室”助训平台人气颇高。这些年,他们坚持什么技术最新就学什么技术,什么平台最热就用什么平台。官兵手机中的一款款软件,随时能接收机关推送的一句领袖讲话、一段故事格言、一条要闻快讯……官兵们形象地说,有了“信息快递小哥”,学习有了轻松便利的“宅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