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口述南京保卫战

来源:现代快报作者:毛丽萍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12-11 17:35

又到12月13日。

每年的12·13,南京深处的痛就被拨动。

1937年12月8日,日军完全占领了南京的外围阵地。这一天,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唐生智下令将外围的中国军队撤退到南京复廓阵地上来,他准备以南京的城垣为依托,跟日军进行最后的较量。

12月9日,日军兵临城下,日机向南京城撒下由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签署的《劝降书》,以最后通牒的口吻,规定中国军队必须于12月10日中午,派代表到中山门外句容道的警戒线上谈判投降,否则,“日本军对负隅顽抗的人将格杀勿论。”

12月10日,日本华中方面军参谋长塚田攻等来的却是一场空。12月10日午后1点,恼羞成怒的松井石根下令向南京发起全线总攻。

雨花台失守,中华门、光华门被破……

历史让人窒息,对于程云、骆中洋及李高山来说,更是一种记忆深处的痛:他们既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也是那场屠杀的幸存者。

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又一遭

李高山,广东人,国民党军队154师的“娃娃兵”。

南京沦陷后,他躲过了日军对中国士兵的集中屠杀;混在平民里,躲过了小洋楼里的集中扫射;当5个同伴被日本兵发现后,他又再次从枪口下逃脱。聊起当年的惨痛经历,老人不止一次地短暂失忆,“不能想,一想就痛。”

刚到南京就被俘

李高山是广东人,从小个头比较小。1936年,父亲的去世让这个家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作为长子的李高山在父亲友人的帮助下参了军。由于还不到参军的年龄,就冒名顶替了一个名叫“张发”的逃兵。只有13岁的李高山为了讨生活离开了家,却险些丢了性命。

新兵部队从汕头出发到苏州训练后不久,就辗转去上海抵抗日军。一路失利,154师只剩下2/3的战斗力,他们很快就退到了南京。当时的铁轨也被日本人炸了,他们沿着铁路走了两天,终于在1937年12月12日到达了南京下关。13日,日军包抄南京,封江堵路,已经两天没有吃饭的战士们被日军俘虏。

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又一遭

被俘后,手背后,头朝下,鬼子绑住战士们的双手,从挹江门到八字山沿线一字排开。一天一夜之后,鬼子违背了“缴枪不杀”的国际惯例,对中国士兵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

天黑之后,全师官兵被带到靠近龙池巷的一栋小洋房。154师的人都挤在里面,鬼子用枪杆使劲地把人都抵进去,然后反锁了大门。空间有限,所有人在里面连气都喘不上来。这时鬼子在窗台上架起了机关枪,开始向屋里的战俘扫射。人一片一片倒下,喷射的鲜血很快浸透他的全身……由于年龄小个子矮,又站在人群的中间,死尸帮他挡住了子弹。“我在里面拱啊拱,没想到就从尸体里爬出来了。”

看到跟自己一样侥幸生存的几个战友爬上了2楼,李高山也就跟着上去了,没想到被鬼子发现了。“浇汽油、点火,我们不得不从2楼跳下,这一次只剩下6个人了,我们摸黑躲进一户居民屋顶的照壁里。在那里躲避了5天5夜,饥饿难忍的6个人在夜里出来找水喝,又被2个日本巡逻兵抓了起来,押到一个水塘边纵向站成一队,开始挨个射杀。我最矮又排在了最后一个。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倒下,我吓坏了,拔腿就跑,再一次幸免于难。”

对李高山来说,过去的记忆又清晰又模糊。采访中他会突然停顿下来,双手抱头,“空白,全是空白……越想就越想不出来。”这是那场劫难留给老人的后遗症。

停顿了一会,老人断断续续说了下去——在池塘边死里逃生的李高山走投无路,一个人又悄悄潜回先前藏身的民居。在床底下躲了两天后,一位脸上抹着锅灰、打扮像个叫花子的老太太进了屋,她是从难民区偷跑回家看情况的。李高山猛地从床底下窜出磕头作揖,差点把老人家吓昏过去!直到看见他身上血色的军装,老太太才明白,赶紧从家中找出衣服帮他换上,并带他到了位于宁海路的难民区。

李高山躲过了一劫。

可是,在难民区鬼子还是照样猖狂,几乎每天都来找“支那兵”和“花姑娘”。只要是双手和肩头有老茧、头顶有帽痕的无辜百姓都被他们当作是扛枪戴帽的军人杀害了。

“我恨,怎么能不恨?”

在南京生活了70多年,当年一口广东话的李高山现在听不出任何乡音。但是他的脑海里仍然常常浮现日军疯狂杀害战友的场面,断断续续的枪响,忽远忽近的叫喊……73年前的死里逃生让他越来越恍惚。有时候那段经历很清晰,甚至连日军使用的机关枪的型号、样式都能详细地描述;有时候却什么也想不起来。

“我想和你们讲很多,但是我一肚子的话就是讲不出来了。明明前一秒钟是这么想的,却不记得要怎么向你们表达。”李高山指着自己的头告诉记者。

其实,对过去回忆一次李高山就痛苦一次,但他从不逃避这样的痛苦。只要有机会,他都是尽力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来。

李高山经常参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织的各种展览、讲座等。2000年12月,他还应日本一个民间友好组织邀请,赴日倾诉自己亲身经历的南京大屠杀。他不辞劳苦,七天走了七个地方,作了十多场演讲。面对日本记者的采访,李高山彻夜未眠,“知道有日本人要来,我一夜都没有睡好,就想着应该怎么跟他们讲。想到街上堆得一人高的尸体,那时候身上的血腥味好像还没有洗干净。”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在日军的机枪前倒下,总共只有大半年军龄的李高山一直铭刻着这段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强化了想法。“我恨,怎么能不恨?他们杀了我们那么多中国人。我们投降了,缴枪了,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放过我们。只逃出来我一个!可是现在,当年杀人的日本兵都死了吗?已经不在了吗?我经历过战争,知道有多么可怕,我希望和平!我更要出来作证!”

程云,南京人,见习排长,日军进攻南京时,奉命防守中华门-雨花台一线。

由于家住江东门纪念馆附近,每天午休后,程云都会去馆里溜达一下。这么多年,程老守着江东门纪念馆,一直舍不得离开,即使在房屋拆迁的时候,他也在附近租了一间屋子,“我得看着纪念馆,守着那里我才安心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