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二战时期有位士兵说,没有一个战士真正从战争中幸存。
对一名军人而言,战争经历带来的伤痕尚且难以磨灭,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来说,这种伤害更是刻骨铭心。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个人的痛苦记忆,一旦为国家所铭记,自然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这是写照一个民族汲取历史、祈愿和平的姿态,更是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固化,如同一缕阳光打进历史的黑暗森林中。
每年的这个日子,全民祭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同胞。
祭悼逝者,那些悲伤和凝重的表情,带着我们走进那段屈辱记忆——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30多万同胞在长达6周的时间里惨遭杀戮。
烧杀掳掠之下的南京,尸横遍野,血染长江,沦为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
如今,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始终有一个声音提醒人群:每隔12秒,一滴水就从高空落下,掉进黑色的“水面”。墙面亮起一盏印着遇难者遗像的灯,幽蓝色的光随即熄灭。
这是在告诉世人,那30万同胞在6周的浩劫中,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
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近“哭墙”献花,在“万人坑”遗址边默哀;越来越多的网友刷新着微博和朋友圈,开展网络祭奠……
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内化为国人传承家国情怀的自觉追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