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旋律,那些经典军歌中有这些历史记忆……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作者:宗禾君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8-11-30 11:09

《新四军军歌》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功卓著。这个团所在的第四军收到人民群众赠送的“铁军”盾。

抗日救国的前线,有一支部队所向披靡,被人们称为“铁军”。属于它的《新四军军歌》用豪迈的歌词,书写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用嘹亮的歌声,传颂着永不磨灭的战斗精神。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14个地区的红色游击队,改编成为了新四军,由叶挺、项英领导,吸引了许多爱国人士,也包括了一批知识分子。这批知识分子的到来,提升了部队的文化生活,创作了许多抗日救亡战歌。1939年2月23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前往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也奏响了《新四军军歌》诞生的前奏。

年轻时的陈毅。

就在周恩来抵达的第二天,新四军为周恩来举办了一场欢迎晚会。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从江南前线回来的陈毅也被拉上台唱歌,他用法语高唱了一曲《马赛曲》,欢迎周恩来这位与他一起留法勤工俭学的老同学、老战友,他的演唱将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大家听后都纷纷感慨,要是新四军也有一曲自己的《马赛曲》该多好。

后来在军部首长的讨论会上,大家提出,应该创作一首军歌来鼓舞士气,振奋全军。周恩来提议,将这个重任交给陈毅。陈毅的父亲是个文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尤擅书法。受父亲的影响陈毅自然兴趣广泛,年轻时因五四运动又开始追求新文学、新诗、新小说。加之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此学识颇丰。他好诗文,每有感慨也必以诗来表达,即使在生死存亡之际也掩不住诗兴,曾经在被国民党军队大“围剿”的生死关头写下“绝笔诗”《梅岭三章》,他的诗赋才华和无畏气概在其中展露无疑。

《梅岭三章》

在接受委托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陈毅在繁忙的作战间隙构思了歌词。他写了新四军继承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和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前后十余年的光荣传统;写了新四军的政治信仰、作战方针、军民关系等。歌词共3段,35行,名为《十年》,里面这样写道:“光荣的北伐行列中,曾记着我们的威名。我们继承着革命者受难的精神,在南国的罗霄山,锻炼成为钢铁的孤军。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飘扬海外、散播农村。我们送出了抗日先遣的万里长征,我们留下来坚持斗争,招引那民族再团结,雄鸡破晓,伟大的抗日之声。”

但是,我们现在听到的《新四军军歌》并不是这个歌词。原来,当年陈毅创作完成的词被送到军部后,在项英的主持下,军政治部的人开始对初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和修改,将内容精炼,同时突出了向敌后进军的思想,形成了如今广为传唱的《新四军军歌》。为了集思广益,大家还把初稿和改后歌词都在《抗敌》杂志上刊登,以听取意见。陈毅后来知道了歌词的修改,看后表示同意,歌词这才最终确定。“陈毅原词、集体改词”就是《新四军军歌》歌词作者的最适当表述。

何士德

歌词已定,曲子请了当时年仅29岁但已是国内知名作曲家的何士德来谱。何士德1939年来到了皖南新四军军部,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和文化队从事音乐工作,被新四军将士们誉为“我们自己的音乐家”。他拿到歌词后,立刻感觉到这首歌寄托着全军将士的希望和寄托,于是冥思苦想,很快谱出了第一稿——一首具有民歌小调风格的曲子。何士德后来回忆说,他动手作曲前考虑到广大指战员多数是南方农村来的,他们唱惯了南方的民歌,且红军唱的也多是民歌风格的革命歌曲,于是就尝试着用接近民歌风格的曲调谱了第一稿。曲子谱好后进行了试唱,袁国平和朱镜我在听后觉得流畅悦耳,但是战斗性不强,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新四军还是需要高昂雄伟的曲调。同时,新四军军部政委还向何士德转达了一项具体重要的意见,歌词第一段的最后一句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一定要重复两次。后来何士德又修改了两次,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新四军军歌》。

《新四军军歌》

在新四军军歌歌词中写道:“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说明新四军这支队伍与北伐战争以及北伐战争中的革命队伍有着不解之缘。当年北伐军攻占武昌后,由于叶挺独立团的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功卓著。1927年1月,这个团所在的第四军荣获人民群众赠送的“铁军”盾,叶挺对独立团的将士们说:“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的战功,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军。”这是叶挺坚定理想信念的体现,也是“铁军”精神的核心。

资料图

八年抗战,新四军进行了两万四千余次战斗,毙伤俘日军、伪军47万多人,自己也做出了重大牺牲。而这支《新四军军歌》雄壮激昂的歌声,汇成了强大的声浪,响彻华北华中的战场,一直陪伴着这支“铁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中国军网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