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华
陈玉华:永不消逝的电波
陈玉华,原名徐桂芝,1916年生于宁安县东京城附近的温春屯。在她十三岁那年,父母先后病故,母亲临终前,把她交给了近亲王家做了童养媳。
1932年初,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宁安大地的宁静。敌人到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宁安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目睹了日寇的凶残,年近十八岁的陈玉华于1934年秘密地参加了抗日救国会。在地下党组织的教育下,她逐步懂得了什么是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等。从此,她组织妇女救国会,发展会员,召开会议,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号召妇女们支援抗日部队。在共产党的指引下,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6年2月下旬,在周保中的领导下,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为了配合抗日队伍的对敌斗争,陈玉华积极采购军需物品、搜集敌情并担任重要的交通联络工作。5月,侵华日寇加紧了对抗联部队的春季“大讨伐”,并以抓共产党和“反满抗日分子”为名大肆捕人,敌人的行动不仅给抗联部队的活动造成困难,也增加了地下工作的难度。尽管陈玉华办事谨慎,能随机应变,但时间长了,她组织抗日救国会的活动,还是被日本特务探知,并对她进行了监视和跟踪。与此同时,她的公婆和丈夫也发觉了她参加抗日救国会的情况,并对她采取了严格限制和百般阻挠。
为了抗击日寇,陈玉华决意离开家乡到部队去工作。她向地方抗日救国会领导提出到抗联第五军去工作的要求,救国会的领导看她意志坚决,考虑到她的处境十分危险,遂于1936年秋,将她送到抗联第五军妇女团。陈玉华上队后,正值军部和妇女团向中东铁路道北转移,经过在穆棱、勃利、方正等几个月的活动之后,在牡丹江沿刁翎和依东地区建立了后方根据地,她被派到北满依兰县山沟里的密营被服厂工作。
1937年初,陈玉华被调到第五军妇女团任班长。那一年,妇女团同军部教导团一起转战于牡丹江、宝清、富锦、饶河一带,战斗十分频繁。经受了紧张的战斗生活和艰苦的工作环境考验后陈玉华进步越来越快,于当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誉为“青年妇女之优秀党员”。1937年冬,陈玉华与徐云卿、王玉环三个女兵被分配到了骑兵师。为了尽快练好骑术,陈玉华主动接近战马并培养感情,紧接着她就没黑没白地苦练起来,到骑兵师开始远征时,她已经能抓住奔跑着的马鬃一跃而上。
1938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年份,这年的深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为了培养技术人才,决定选派陈玉华和王一知等人去苏联学习军事、政治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经过半年勤奋学习,陈玉华熟练掌握了电台的技能和修理技术。
回国后,1939年夏,陈玉华被派到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做无线电通讯工作。不论在行军作战中,还是在宿营地,她都把电台视为自己的生命,时时刻刻注意保护好电台,始终保持着与上级电台的畅通。1940年夏,陈玉华被调到北安东面诺敏河沟里第三路军密营任电台台长并兼任后方医院的工作。这时,局势更加恶化,日寇的“讨伐”和特务、汉奸的四处活动,使东北抗联队伍陷于困境。
艰难的时刻,陈玉华和战友小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一天晚上,当两名叛徒企图胁迫她和小孟带着电台投敌时,陈玉华不惧危险,机智、敏捷地与叛徒周旋、搏斗。邪不敌正,两个叛徒逃走后,她又及时通知上级领导,安全地转移了战友和伤员。
1940年9月,陈玉华被调到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二教导队工作。冬天,为了配合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到来,抗联主力部队进入苏境整训,建立了南北两个野营,这支部队统称为东北抗联教导旅。1941年2月,陈玉华作为分遣小队成员被派回饶河,沿乌苏里江一带活动。这一去,陈玉华再也没有回来。
关于她的牺牲,在时间上有两个说法,一说法是1941年7月10日,另一说法是在冬季。本篇文章参照周保中将军的回忆文章,现摘录如下:
1941年夏末,德法西斯希特勒背信侵犯苏联,远东日寇实其帮凶,此影响于我东北甚大。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中国民族革命战争之最后胜利,与保护世界劳动祖国紧张环境下,积极奋起。陈同志亦于此时被派遣随淞江右部队进行工作活动。七月十日,于饶河北方行军途中遭遇日寇大队之突然袭击,寡不敌众,陈同志于战斗中竟捐躯殒命。
将军的记述虽言辞简练,但还是记录了当时的大环境。让我们再根据战友们的片段回忆,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夏末的暑热还未退去,准备去侦察敌人据点的分遣小队刚出林区,在西通附近的山坡上就与五十多名日寇遭遇,敌众我寡,想避开转移已来不及了。分遣队长命令队员散开,选好地形,设法突围。分遣队居高临下,以大树做掩护,打死了几个鬼子。战斗中分遣队长和指导员先后牺牲,副队长在指挥突围时负了重伤。这时陈玉华挺身而出,勇敢地担负起指挥战斗的重任,带领剩下的几个人且战且退。她背着电台,利用大树做掩护,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指挥战士突围。日寇的火力网越来越密集,为了缩小目标,她跪在地上阻击敌人,最终被子弹打中胸部。
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里,陈玉华坚持着从怀里掏出无线电密码吞了下去,并尽她最后的力量砸毁了电台,向远处抛去。陈玉华倒下了,但她的忠诚和着鲜血永远留在了东北的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