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断想:从毛泽东诗词的“秋兴”看道的教化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徐兆寿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10-17 02:10

又是一年重阳日,由毛泽东诗词中的“秋兴”不禁想到,现在我们一直在谈复兴中华优秀文化,个人看来,首先要复兴的是中华文化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而重新认识节气文化,便是认识道法自然基本原理的重要方式。请看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长征副刊”随笔文章——

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断想

■徐兆寿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悲秋”似成主题,“秋”入诗词,往往沾染了文人感时伤怀的沧桑感,裹挟了人生已入下半场的悲凉意。然而在毛泽东的诗词里,秋景与秋思却被赋予了别样的审美意味,可谓胸襟宏阔、意象辽远、气势磅礴。尤其是《采桑子·重阳》,虽作于诗人自身遭逢低谷且身染重疾之际,却跳脱了个人得失、一己悲欢;不仅抒发了诗人的浪漫想象和豪情壮志,亦将重阳节的文化意涵升华到了历史、哲学和人类的新高度。

喜欢毛泽东诗词中的“秋兴”,也和我对重阳节的偏爱相关。每到重阳节这一天,我总想登高望远。即使忙,也会在这个节气的前后去登一次山。不知为什么,总有一种感觉,在这个时候爬山是一年里最美的。春天也会爬山,也有一种美可以领略,那时万物复苏、生长,爬山时会与自然一起心生希望。春天的爬山略显忙碌。头是低着的,因为生命正在向你吐露秘密。这儿有草长出来了,那儿又有绿芽在探出头来向你问好。可是,秋天的爬山是向上的,头是昂着的,心里是空的。你会被路边的红叶感染,与其交流,但有一种力量始终在呼唤着你,请你抬头。时间久了,你便知道,那是太阳的力量。太阳在向高天上奔去,而我们的生命需要那阳气,所以情不自禁地会向太阳索求。

我喜欢吃秋天的葡萄,那葡萄最好是被太阳晒得有些泛红的。当你吃下去的时候,除了甜味,你一定能尝到那里面有太阳的味道。甘肃靖远产有一种籽瓜,当地人从立秋那天起就不再吃西瓜,开始吃籽瓜。他们认为,西瓜立秋后就变成凉性的了,会伤胃,而籽瓜恰好是温性的,可润肺,还可养胃。每年秋天,我总会买很多籽瓜,放在阳台上让太阳晒,每天中午睡醒后,在地上摔开一个籽瓜,用小勺挖着吃。每一口吃下去,都能吃到太阳的温暖。

这些年研究传统文化,开始研究节气、中医和饮食等,便发现我们的那些讲究与吃法,其实都是有来历的,都在遵循道法自然的规律。古人认为,重阳节这一天,是大火星隐去的时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大火神。七月流火,九月则大火消失,所以,大火神的另一层意思代表了天地间的阳气。这一天,是阳气开始衰减的日子。阳气衰减,也意味着天地自然界的生命开始大规模地消亡、隐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身上的阳气也开始潜伏起来,要加衣服了。所以,从古老的祭祀传统来看,这一天是天地间阴阳交会之日,属于自然的大节。重阳节之前是寒露,天气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寒意,之后,天气逐渐变冷,接下来的节气就是霜降。太阳偏向于南方,阳气迅速衰减,冬日马上来临。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重阳节是古人对天地大道的一种敬畏和信仰。

后来,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慢慢地与各地的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道的教化活动,也越来越有仪式感和文化味,最后慢慢就变成了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日子。比如,人们把端阳节与重阳节联系起来看,九与五都是数字中的吉数,九在《易经》中代表的是阳数,九月九日便是重阳的意思。这种解释便带有了很深的文化内涵,也有了道的教化。再比如,在很多地方,这一天成了秋收后庆祝的日子,人们终于可以放下手中的劳作,出游赏秋、登高望远,也可赏玩菊花,饮菊花酒,甚至可以赋诗歌舞。这是对重阳节的再创造。自古以来,重阳节流传下来的诗歌与节庆活动数不胜数,已经成为我们后人的财富。这里更多的是娱情,当然遵循的仍然是道法自然的法则,也是将天地大道演变成人间文化的一种表现。

把重阳节确定为老人节是1989年的事,旨在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一。先敬天地,道法自然;再敬父母,以孝为先;然后娱情天地间,得大自在,岂不快哉。

但问题在于,因为一百年来在历法上我们多是用西洋历法,很少用我们自己的夏历,所以,当我们用阳历说某某日时,只知道时间进行到一年或一月的什么阶段了,而当用农历说起某个节日时,或许会在一刹那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自己的节日带着天地间的大消息,带着生命的秘密,带着中华文化的深刻真理。这才是我们自己的历法。现在我们一直在谈复兴中华优秀文化,我个人看来,首先要复兴中华文化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而重新认识节气文化,便是认识道法自然基本原理的重要方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