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丨身在军营,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行孝?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段占峰 张楠 赵雷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10-14 04:08

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上士安起在休假期间为母亲洗脚。 杨国军摄

忠孝统一,

心动不如立即行动

对军人来说,“忠”与“孝”注定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吗?

的确,从客观条件上讲,军人想“常回家看看”的确不太容易。因为,绝大部分官兵都是异地服役,与父母妻儿天各一方。有的虽然家离驻地较近,但由于部队使命任务的特殊性,与家人基本也是聚少离多。而且,如今部队的军官主体大都是备受宠爱的独生子女一代,做“421家庭”中独自赡养4位老人的主心骨,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农村的“留守老人”群体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养老、医疗、亲情维系等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但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政委黄天信这样认为:“自古忠孝难两全。‘难’,说的是不容易,并非不可能、不可为。孝有不同形式,小孝为家,中孝为群,大孝为国。在军人的哲学里,忠和孝应该是统一的。”

“上次邮寄的高血压特效药,爸爸要记得按时吃啊”“不要怕花钱,平时多买些好水果”“因工作成绩突出,我被组织评为优秀义务兵”……展开某部三级军士长宋维顺写给父母的信,字字饱含真情,句句尽显孝心。

虽然智能手机早已普及,但写信报平安、说成长、分享喜讯,早已成为宋维顺的一项“日常”。入伍19年,累计10万言,百余封信札在老家父母的床头柜中,被码得整整齐齐。每当想儿子了,宋维顺的父母便戴上老花镜,一封一封地反复“温习”。每读上一句,脸上就多添了几分笑意。

“见字如面,聊解相思。我在军营无法陪伴父母,就借书信和他们说说家常话,让他们高兴高兴。”宋维顺的孝行虽小,却让两位老人十分受用。一封封家书记录着宋维顺在军营进步的点点滴滴,远在家乡、捧着书信的父母是看在眼里,乐在心头,逢人便说:“信来了,就像是见到儿子了!”

某旅侦察营四级军士长张卫士的行孝方式则是一枚枚耀眼的军功章。他零基础起步钻研无人机技术,用8年时间苦练了一身过硬本领,甚至成了多家地方企业高薪争聘的“稀缺人才”。

“接过我的枪,是我对你最期望的选择!”这话常常挂在张卫士父亲张新国的嘴边。这位家住临沂的老兵,今年已经62岁,虽然身形不高,但风骨气度都透着军人特有的刚毅与果敢。

当年,张新国在部队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好兵,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奖励。回到家乡以后,他以自身言行时刻影响、教育着自己的儿子,最终实现了“子承父业”的心愿。

如今,翻看儿子的一张张奖状、抚摸儿子的一枚枚军功章,已然成为张新国最开心最骄傲的事情。“总要有人为国站岗放哨,儿子选择为国尽忠,选择成为‘兵王’,是对我最大的孝顺!”张新国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