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首席试飞员邓友明:“鲲鹏”万里不是梦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天南 马彦军 杨元超责任编辑:杨红
2018-08-10 08:29

“我们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飞机”

2013年1月26日,运-20首飞的日子。

西北某机场内外人头攒动,邓友明和其他2名试飞员站在舱门口挥手致意。

此时此刻,邓友明的脸上写满了从容自信的镇定。这是他多年试飞磨练出的心理素质。

这种自信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为了运-20的首飞,邓友明和战友们准备得太久,仅在理论、技术、心理以及飞机构造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就进行了5年。赴国外培训时,邓友明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航空试验技术,废寝忘食地补习英语。参加考核时,他丰富的理论知识、流利的英文让外方为之敬佩。

13时56分,伴飞的一架歼-11战机起飞。同时,运-20开车,巨大的轰鸣声响彻机场。

14时,运-20滑向起飞线,稍停片刻,开车、起步,加速、抬前轮,主起落架离地,巨大的机体像离弦之箭冲向天空。

飞机离地不久,火警警告灯突然闪烁起来。这是以前座舱实习和滑行试飞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机组人员并没有惊慌。在邓友明的指挥下,大家有序地对飞机进行检查——

“燃油流量正常。”

“发动机转速、温度正常。”

“外部观察无异常。”

……

“是虚警,可以继续试飞。”

多年以后谈及此事,邓友明说,就算有火警也没什么可怕,因为所有可能出现的特情预案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飞机”。

处理完虚警,邓友明和战友们按照既定计划在机场上空盘旋一圈后,向指定空域飞去,继续完成一系列试飞课目。

在做一个坡度飞行时,邓友明放开方向舵,双脚也慢慢松开双舵,让飞机在没有人操纵的情况下,沿着原来的轨迹,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圆弧。

“飞机太棒了!”邓友明不由地赞叹起来。

飞机远去,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指挥席上,大家全神贯注地盯着监控屏幕,直到扩音器里传来邓友明的声音:“飞行状况良好,一切正常!”大家的心才缓缓放下。

人们翘首仰望。14点48分,运-20又回到机场上空。这次它来了个低空通场,边通场边摇晃机翼——这是空军的礼节。

此刻的机舱外,不再是西北冬季满目的萧瑟。一面面小国旗汇成了火红色海洋。

“50米、20米、5米……”运-20沿着标准下滑线降落。15时,飞机稳稳降落到跑道上。

从开车、滑行到降落,再到减速、停稳,运-20首飞历时1小时04分。

片刻,邓友明和机组成员举着国旗走出舱门,眼前的场景让他们的眼睛湿润了。人们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国旗涌向他们,有的人喊着他们的名字,有的人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哽咽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鲲鹏”试翼,蓝天为证。“作为一名试飞员,能参与国之重器的试飞任务,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邓友明说,这份荣誉,应该属于整个研制团队。

照片提供:郭晓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