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1932年1月,日军又进攻上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运动高潮。但是,蒋介石不顾国家民族安危和全中国人民的抗日主张抗日、反对内战的强烈要求,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从1932年5月起,先后对我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围剿”。
1932年10月,蒋介石结束对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2月,蒋介石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任命何应钦为赣闽粤边区“围剿”军总司令,陈诚为前敌总指挥,分左、中、右三路,准备于1933年初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1933年2月,敌中路军3个纵队约16万人,在陈诚的指挥下,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于乐安、龙骨渡、金溪等地集结,企图围歼红1方面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这时,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党中央领导机关,已由上海迁入中央根据地。红1方面军此时共有7万余人的兵力,遵照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于2月上旬西渡抚河,围攻南丰。陈诚急令中路军各纵队向南挺进,企图以优势兵力同红1方面军主力在南丰地区决战。面对当面严重的敌情,总政委周恩来和总司令朱德于13日毅然决定,改强袭南丰为佯攻,接着又主动撤围南丰,采取退却步骤,以一部兵力将敌向黎川方向吸引,主力秘密转移到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准备歼灭抚河西岸援敌之一部。这时,何应钦误认为红军主力往东向黎川地区转移,即令其中路军三个纵队向广昌、黎川地区追求,迂回包围我军。2月27日至29日,在宜黄之黄陂地区,红1方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的战法,歼敌第52、第59师,俘敌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在三天的时间内,红1方面军取得了一仗歼敌两个整师的重大胜利。
敌军两个师被我歼灭后,完全陷入被动,陈诚被迫调整其中路军部署,将分进合击改为中间突破,其以6个师分成前后两个纵队,向广昌方向进攻。红1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吸引敌前纵队加速南进,而主力则向北移动。当敌后纵队与前纵队相距100里,前后处于孤立态势时,红1方面军于3月21日,在草台冈突然向敌发起进攻,歼敌第11师大部。22日,敌第9师一部企图增援第11师,在东陂地区遭到我军沉重打击。敌第11师被残后,陈诚的中路军其他各部纷纷后撤。经过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1方面军主力和地方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