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7-31 15:23

蒋介石在对中央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失败后,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内战政策,经过半年多的准备,调集100万大军和200架飞机,自任总司令,向我各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根据地的兵力达50万人。蒋介石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进一步加强法西斯统治,经济上实行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保垒主义的新战略,企图达到消灭红军和摧毁中央根据地的目的。

在此期间,由于党中央实行军事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红1方面军实行分离作战,一部分组成中央军,在抚河流域积极活动,牵制敌人,一部分组成东方军,入闽作战,实行所谓“两个拳头打人”,丧失了进行反“围剿”准备的宝贵时间。1933年9月25日,敌人以北路军的3个师,由南城、硝石向黎川发动进攻,开始了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博古和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等推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他们震惊于黎川一城之失,立即命令东方军撤围将乐、顺昌,北上就敌,恢复黎川,在洵口打了一个胜仗后,接着去进攻有敌重兵扼守的硝石、资溪桥,潭头市、浒湾、八角等据点,使红军连遭失利。

在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遭受挫折后,他们又畏敌如虎,实行处处设防、节节抵御的军事保守主义方针,大量构筑防御工事,规定红军的基本任务是以阵地防御结合短促突击,迟滞敌人的进攻。“福建事变”时,不是乘机将红军主力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把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迫使敌军回援其根本重地,粉碎敌人的“围剿”,并援助福建人民政府,而是将红军主力西调永丰地区,去进攻敌人的堡垒线。蒋介石在武力解决“福建事变”之后,将进入福建的部队组成东路军,以蒋鼎文为总司令,进一步完成了对中央根据地的进攻,红军遭受重大伤亡,广昌、建宁等地被敌占领。1934年7月上旬,敌人从6个方向,依托堡垒向中央根据地中心区发动进攻。他们采取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给敌人造成各个击破的机会,结果不仅未能制敌,反而为敌所制。

10月初,敌人相继进抵兴国、古龙冈、宁都、石城、长汀、会昌一线,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在内线打破敌人的“围剿”已无可能。这时,红军经过适当休整,转到外线无堡垒地区寻求战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以争取粉碎敌人的“围剿”,是必要的。他们在军事保守主义遭到破产后,已被敌人所吓倒,没有向广大无堡垒地区改取战略进攻,以打破敌人“围剿”的勇气。他们虽然对红军的战略转移作了一定的准备,但考虑的只是如何摆脱敌人的“围剿”,于10月21日发起突围战役,在逃跑主义的指导下,开始了搬家式的转移,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