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作战(1936年)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7-31 15:23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在军事战略上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的决议》,确立了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的方针,提出红1方面军行动部署的基础应放在“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项任务上来。

当时,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为阻止红军东渡黄河,把山西境内沿黄河的二十多个县划为防共区,并在黄河东岸构筑碉堡地带,企图封锁红军东出抗日的路线。为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打通抗日路线,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发展中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扩大抗日红军和抗日游击队,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36年1月15日发布了《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由红1方面军组成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准备东征。

2月20日晚,红1方面军各部队在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的指挥下,从南起河口,北到沟口约100里的地段上,同时渡过黄河,一举突破了晋绥军的堡垒封锁线,接着又向东进攻。战至27日,歼敌1个旅部及2个团又2个营,击溃1个营,俘敌1200余人,控制了石楼、中阳、孝义、隰县之间的吕梁山区。红1方面军强渡黄河以来的作战胜利,极大震撼了敌人。为挽救败局,阎锡山一面急电蒋介石求援,一面调整部署,将其14个旅的机动兵力,编成4个纵队,从3月4日开始,分别从中阳、汾阳、介休和隰县等方向对红军实施防堵和反击。鉴于各路敌人向红军实施反击,太原及晋东南、晋西北敌防守兵力相对较弱的情况,红1方面军决定兵分三路,右路军继续南下,相机夺取赵城、临汾,并向曲活、闻喜、运城方向发展;左路军乘虚北上,第一步占领文水、交城等地,进逼太原,第二步相机占领静乐、岚县等地,创立晋西北游击根据地;中路军担任牵制敌人,控制黄河渡口,维持后方交通。

从3月17日开始,各路军按照既定作战计划展开行动,并在占领的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扩大红军,筹集资金,建立抗日游击队和党的秘密组织及群众团体等工作。3月下旬,蒋介石任命陈诚为山西“剿共”军总司令直接指挥入晋的国民党中央军,同时强令在陕西的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进击我陕甘根据地。根据这种情况,红1方面军于4月初决定,逐步收缩兵力,准备集中歼敌。红28军在攻击黄河岸边的三交镇时,军长刘志丹不幸在战斗中牺牲。4月中旬,红1方面军各部靠拢后,由于国民党军7个纵队逐步向红军推进,为避免不利决战,红1方面军遂于5月2至5日,西渡黄河,全部返回陕北的延长、延川、永平地区,结束了东征作战。

红1方面军东征,在历时75天的时间内,沉重打击了山西军阀阎锡山,歼敌约7个团,俘敌4000余人,缴枪4000余支,扩大红军约8000人,扩大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推动了华北及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为后来我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打下了基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