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每一名伤员的安全
——听9旬老八路何永福讲述抗战时期的难忘往事
何永福组织伤员学习。
人物小传:何永福,山东青州人,1924年出生,1938年入伍,1939年入党。历任护士、护士长、医疗队长、医院院长、后勤分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军医学校副校长等职。曾荣立特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1950年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盛夏的一个周末,记者寻访9旬老八路何永福,聆听老人讲述70年前救治伤员的故事。
梯田挖洞当病房
1941年到1942年,是鲁中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期。日伪军5万余人进攻沂蒙山地区,把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机关等部队压缩在方圆不足80公里的地区,妄图困死山东抗日军民。
那时,我任野战医院二所医护班长。为配合部队打破敌人的清剿和包围,救治各部队送来的伤员,根据上级指示,野战医院化整为零,分散在沂蒙山地区的东蒙山、西蒙山、中蒙山,由每个医护班带领几十名伤病员隐蔽在老乡家中。起初,我在东蒙山的一个村庄,负责20多名重伤病员的医疗护理。由于叛徒的出卖及日伪军对山区村庄频繁搜查清剿,隐蔽在村里已不安全,我决定把伤员转移到山上。东蒙山没有自然洞穴,那时正值年底,雪已经落了几场。我思前想后,觉得在大山附近的梯田上挖洞当病房比较合适,于是就发动老乡在梯田上挖洞当病房。
洞挖好后,用高粱秆和树枝敷上土作棚顶,用几块石头当门,这就是我们的“病房”。一名伤员一个洞,洞与洞不能相距太近。医护班就3个人,不仅要打针换药,还要为伤员送水送饭。白天容易暴露目标,我就带领两名护理员起五更爬半夜,一次次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再摸到山洞里为伤员疗伤,每天往返要走几十里路。我们从早忙到晚,不知付出了多少辛苦,但没让一个伤员冻着饿着。
巧妙保护药品器械
“几十名伤员藏在洞中就安全了吗?”记者想破解心中的疑问。
老人的回答十分肯定:战争年代在敌占区,哪有安全保障?有一个医护小组就出了事。
一次,敌人进山清剿时,一个投诚过来的伤员在洞里大喊。听到喊声,鬼子包围了这个洞,又是喊话又是打枪,可里面的另一名伤员坚决拖住他,拉响了手榴弹……
要汲取这样的教训,避免无辜伤亡。我们每次给伤员送饭换药时都格外小心。为伤员换药时,事先把药品及医疗器械藏在篮子里,装成走亲戚的样子。来到洞口,留一人站岗放哨,一人进洞处置。发现有可疑的人,我们就在山上绕圈子,千方百计把可疑的人引开。一次,我们被敌人盯住,就设法把篮子藏在树丛中或埋在地里,再用粪便盖住,巧妙地保住了珍贵的药品器械。
我们也曾遇到险情。那天,我们给伤员换完药离开洞口不远,被山脚下的鬼子发现。鬼子冲我俩哇啦哇啦大叫,意思是让我俩下山。我想下山就是死,搞不好还要连累伤员。于是,我们就假意向下走了几米,拐到一处斜坡处后拼命向山上爬去。鬼子向我们开枪,子弹“嗖嗖”打在山坡上,冒出一处处白烟,被子弹打折的树枝掉在我们身上。 我们顾不了许多,一个劲地向大山深处跑去,一口气跑了10多里才甩掉鬼子。等鬼子撤走后,我们赶回洞中,见伤员们安然无恙,这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