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学校给我院分配18名转改文职人员指标,首批申请转改达30人,包括8名系、室领导,10名正、副教授和2名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谈起转改文职人员工作,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政委徐晓林十分欣喜。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解读政策走心 排忧解难尽心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30人申请转改首批文职人员
■解放军报记者 王握文 通讯员 雷雯
“今年学校给我院分配18名转改文职人员指标,首批申请转改达30人,包括8名系、室领导,10名正、副教授和2名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谈起转改文职人员工作,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政委徐晓林十分欣喜。在全校第一个递交转改申请的该院物理系副主任彭刚说:“转改文职不改初心,干事创业当一如既往。”今年初,他指导学员夺得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金奖。
阳春三月,记者深入采访获知,该院这一喜人景象,既得益于院党委对转改文职人员政策的全面深入宣讲和一系列拴心留人的有效举措,更始于转改对象献身强军兴军事业的笃定初心。
消除顾虑,坚定转改信心
“当初穿上军装,我英姿勃勃,别提有多神气了。”该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教员王宝磊,对第一次穿上军装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今年初,一道转改文职人员的人生考题摆在他的面前。犹豫、彷徨、失落一齐涌上心头:热爱军队,甘当红烛,却难舍这身军装啊!
在转改文职人员工作中,有王宝磊这样想法的并非个别,“等等再说”“看看再作决定”,有人甚至做好了“向后转”的准备。该院党委深入分析全院思想情况后认为,一些同志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主要是对转改文职人员政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对转改后的待遇、个人发展顾虑较多。旋即,一场政策解读与答疑在全院展开,党委“一班人”坚持先学一步、带头宣讲,各级领导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学院政治工作处建起“不忘初心”微信群,从身份定位和工资待遇,医疗和住房保障,职称评审、职业发展和退休安置等方面,逐一进行政策解读、分析对比,引导大家全面了解掌握相关政策,找准发展定位,明确转改后的前进方向。
“把政策法规的大道理讲清楚,将待遇保障的经济账算明白,消除认识误区,增强职业荣誉感,让大家改得放心。”学院政委徐晓林说,这项工作做深做实后,大家对转改政策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消除了之前的一些顾虑,不仅提高了转改积极性,更坚定了为强军事业继续奋斗的信念。
该院生物与化学系讲师朱律韵是学校合成生物学方向的青年学术骨干,指导学员连续4届获得国际遗传工程机械大赛金奖。去年底,听说自己岗位可能会改编为文职,一度产生了要走的念头,一家地方企业得知后高薪招聘。当了解了转改政策并进行两者比较后,他决定留下来,主动递交转改申请。他在申请书上写道:“这里有干事创业的舞台,转改文职人员后能继续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和优势,继续在军校工作,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