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式震撼神州。院校科研方队首次参阅,该方队由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共同抽组,方队人员涵盖学员、教员、科研人员等多种类型,其中博士研究生27人,硕士研究生259人,占比71%,是此次阅兵学历最高的受阅方队,被誉为“学霸方队”。
看,他们神采儒雅非凡,看,他们神色刚毅果敢。训练场上他们挥汗如雨,阅兵场上他们英气逼人,院校科研方队的惊艳亮相,彰显了军事院校和科研机构人员在强军兴军中的重要地位!
下面,记者带你走近“学霸方队”,盘点一下方队中的硬核队员!
严格训练的“老兵”衣述强
衣述强,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委员,院校科研方队将军领队兼方队长。记者记得刚到国防大学研究生院读书的时候,衣政委挨个与学员谈心,了解大家的学习计划和科研情况,督促大家珍惜学习时光,鼓励学员争创佳绩。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想尽办法,帮学员解决难题。在学员的心里,他不仅是政委,更是一位可靠、可信的老大哥。
老兵也是汗湿衣背
这一次阅兵,衣政委作为方队领队兼方队长,不仅要完成个人训练任务,还要肩负起方队的全面工作。面对年龄偏大、训练基础弱的现实情况,衣政委却看重了队员们身上的悟性,提出了“科学从严、创新协作”的管理和训练理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衣政委对记者讲:“此次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是人民解放军进行全面重塑后的集体亮相,意义非凡。院校科研方队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参加国庆阅兵的受阅方队,是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重建重塑重构后精神面貌的首次联合亮相,是全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执行重大军事任务的一次伟大实践,满载着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对全军最高学府、最高科研机构的殷切希望。接受习主席检阅,全体参阅人员倍感责任之重大、使命之荣光!”
喝一口水,缓一口气
在训练过程中,他总是与教练员最早入场;训练结束后,他总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与教练员一起研究训练录像,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7月份,记者曾经在阅兵村见到脸被晒脱皮的衣政委,关切地问候:“老政委,要悠着点,听说皮鞋都踢破好几双了。”衣政委抹一抹头上的汗笑道:“训练场上不要叫我政委,我是带头老兵。我这老兵率先垂范,胜过一千句教育和动员。”学员聂涛告诉记者:“老兵同志就是硬气呀,一举一动都是方队学习的榜样。他作为领头雁带头严格要求,带头严格训练,方队不需要思想教育,大家训练的热情始终高昂!”
休息结束,立马投入紧张训练
检查训练成果,始终与队员们在一起
成功逆袭的博士硬汉聂涛
聂涛,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三大队八队学员、2017级军事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院校科研方队队员。
天空下起了雨,这对聂涛来说是降温的甘霖
聂涛在参训队员里年龄偏大,大多数队员都比他小十岁左右,加之长期伏案搞研究工作,患有严重的颈椎和腰椎疾病,训练成绩一度垫底。面对挫折,他毫不气馁,积极向教练请教、反复总结经验、坚持科学训练方法,不仅由“后进兵”变成了“示范兵”,还先后被徒步方指、方队表彰为训练先进个人和训练标兵,并被方队树立为宣传典型,成功实现“逆袭”。
脸晒黑了,头皮却被汗水浸得发白
后来,由于训练成绩出色,他由二排面调整至七排面担任“排头兵”。该排面在徒步方队单兵队列动作考核中成绩一直不理想,他拿出了学习钻研的那股劲儿,加强与教练沟通,积极反馈队员训练感受,坚持与战友每天观看当日训练录像,细致分析排面存在问题,精确研究制定下步整改措施。经过努力,七排面在后面的训练中也实现“逆袭”,该排面在徒步方队196个排面考核中取得了第4名的好成绩,共为方队赢得三面流动红旗。
聂涛“逆袭”,成为第7排面的排头兵
第7排面科学训练,勇夺红旗
四战阅兵场的李旭
李旭,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二大队五队学员、2018级战役学硕士研究生,院校科研方队队员。他是一位十年四战阅兵场的训练骨干,2009年至2018年,他分别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去年,李旭考取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开始了较为平静的求学生涯。今年上半年,正在图书馆查资料的他,听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院校科研方队选拔人员的消息,这让他平静的心再一次泛起了波澜。他毅然决定第四次请缨参战。
四战阅兵场的李旭
作为阅兵场的宿将,李旭各方面的素质都是出类拔萃的,在先期训练期间就被选为班长,进驻训练基地后又任命为区队长,两次当选训练标兵,总结出系统自我训练、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等方法,得到领导和同志们一致好评。
十年里,他四次征战阅兵场,与家人一起克服许多困难。第一次参加阅兵时,电话联系不便,他就买了100个信封,每天给远在新疆的爱人写信相互鼓励。2015年参加阅兵训练期间,父亲车祸重伤住院,姥姥骨折需人照顾,母亲独自扛起重担,不让他分心走神。今年,为了支持李旭参加这次阅兵任务,妻子告诉他:“你既是我的爱人,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人,请你在阅兵场上展示出作为军人的最昂扬的姿态!家里有我,你放心!”
阅兵的成功,既有场上的努力拼搏,也有场外的默默奉献,正是台前幕后的千千万万个体的众志成城,才有了成功的喜悦。
训练场上摘旗夺冠的院校科研方队
在挑战中追求幸福的冯玉龙
冯玉龙,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三大队七队学员、2018级军事指挥学博士研究生,院校科研方队队员。
训练场上,院校科研方队重温入党誓词
7月份的阅兵场,酷热似火,地表温度近50度,军装被汗水泡得发白,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手掌被钢枪磨出厚厚的老茧,一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军姿站立,每天14小时的训练强度……这些似乎都是阅兵训练的标配。训练到底苦不苦?听听冯玉龙是怎么说的:“我的体重1个月内减了30斤,训练不苦是不可能的。但苦不代表不幸福,奋斗中的幸福更有味道,现在我的身体更健康了,这是苦练结出的果实。”
经过阅兵场淬炼的冯玉龙
训练场上,听到教练说“基本可以、继续保持”“不错,有点意思”“对,这就是我想要的砸地声音”“头线、枪线不错,再把军姿拔一拔”,是一种幸福;回到宿舍,脱下浑身湿透的衣服集体冲个热水澡,是一种幸福;夜训后加个餐,来个标配:一桶面,加一根肠和一个鸡蛋,再喝上一口冰镇可乐……原来,幸福就是一种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过程,是一种不断蜕变、不断进步的积极心态。原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三喜临门”的孙磊
孙磊,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二大队四队学员、2017级战役学硕士研究生,院校科研方队队员。方队在3月24日至5月25日两个月内选拔队员。
乐观积极的孙磊
卡着35周岁年龄上线和身高1.75米下线勉强入围的孙磊,经历了从军15年以来最艰苦的一段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战胜了传说中的“阅兵训练五大关”:疼痛关、伤病关、疲劳关、蚊虫关、动作关,顺利通过单兵受阅动作考核,成为院校科研方队正式一员,5月25日昂首进驻心中期盼已久的“阅兵村”。这是第一喜。参加阅兵选拔正值妻子待产时,妻子在电话那头坚定地说:“家里有我,我来照顾老人和孩子,你放心地报名吧。如果能选上,这是我们全家的光荣。我和孩子等你国庆后团圆!”5月25日,正好是孩子满月,他和妻子给宝贝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月饼”(阅兵谐音)。这是第二喜。
“在王会武大队长、李明副大队长以及所有保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方队里设立军事阅览室、移动图书馆,每个中队都有配发电脑、联通军综网,每月还坚持举办一次‘名师讲堂’,开放一次战争影视厅……”孙磊说。在这样优质的环境下,他为自己制定了精确到分钟的时间配当表:坚持每天早起、晚睡各1个课时,研读专业资料,撰写学术文章;坚持上下午训练休息的半小时里,诵背十九大报告英文版,提升英语应用水平;坚持每周末休整时,修改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确保跟上进度。参训期间,他阅读专业书籍及相关期刊多达30余本,撰写硕士论文超过6万字,学术期刊投稿3篇、发表1篇。5月25日当天,孙磊收到了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寄发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标志着他的第一个军事学硕士学位工作圆满收官。这是第三喜。
结束一天训练,孙磊的衣服沾满厚厚的汗渍
孙磊一边加紧训练,一边抽空完成毕业论文
这就是硬核的国防大学参训人员。他们涵养品格,不断传承从红大抗大一路走来的优良传统;他们学战研战,孜孜探求未来战争制胜密码;他们敢于追梦,阔步奔跑在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
从阅兵场返回的硬核队员们制作了《要去战场》的战歌,献给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