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精准扶贫,有3个关键点应抓住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建伟 赵阳 赵雷责任编辑:杨思晨
2018-02-12 02:12

脱贫攻坚,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接到上级通知,你们明天要到沈阳市曈辉小学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

前不久,岫岩县杨家堡镇中心小学宋平和其他25名同校的教师接到通知。这让宋平喜出望外,自己早想出去进修培训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像宋平一样,辽宁省百名深度贫困地区教师都接到了这样的通知。辽宁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扶贫先扶智。为更好地提升助学兴教质量层次,辽宁省军区携手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百名深度贫困地区教师进省名校”,培训中小学教师,逐步形成良性发展、充满活力的城乡互助新局面。

在辽宁省各市县,有一大批像宋平一样的老师,深切感受到教育扶贫的力量。

“过去我们扶贫,大都注重帮扶生活。殊不知,关键在教育。”扶贫调研中,大山深处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现实无奈,引发了辽宁省军区领导深思:扶贫帮困,我们既要解决贫困群众现实生活问题,更要注重他们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孩子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基于这样的认识,辽宁省军区把加大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培养作为扶贫根本之策,广泛开展“携手同行·共圆梦想”助学活动,采取“一对一”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与贫困学生结对认亲、结对帮建、结对助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站在记者面前的刘鑫灏是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他把头埋得低低的,腼腆地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留守儿童”,爸爸和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只和奶奶相依为命。如果不是辽宁省军区的“助学兴教”活动,刘鑫灏可能没有机会继续读书了。

新修教室宽敞明亮,标准化操场设施齐全……和山间村落里黑暗低矮的校舍相比,锦州市大榆堡镇希望小学仿佛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校领导告诉记者,锦州军分区协调专项资金新建小学,解决了临近6个村孩子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难题。相关数据监测表明,这些孩子的平均身高、体重和学习成绩较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培养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为了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辽宁省军区各级各部门共同发力:

——葫芦岛军分区广泛开展“将校助学”“爱心储蓄”等活动,援建5所希望小学,使千余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去年,他们又投入资金,为援建的八一希望小学购买两台多媒体教学设备,深受师生欢迎。

——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连续11年组织机关干部与岫岩县杨家堡镇中心学校开展“一对一”捐资助学活动,先后帮助300余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15年6月,一次性投入资金为学校教学楼加铺保温板,解决了1200名学生冬季取暖问题。

——2008年自主择业的副团职干部邱玉君,从2011年开始到建昌县老大杖子乡长年义务支教,不拿一分钱工资,不要任何补助,还累计捐款捐物30余万元,在当地产生了强烈反响,被评为“最美建昌人”。

“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省军区领导介绍说,他们还专门下发通知,要求省军区机关、各军分区(警备区)要对口帮建1所乡镇学校,人武部要与1所贫困地区小学建立联系点,在对口帮建贫困学生的同时,还要拓宽帮扶思路,积极协调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到驻地省、市重点学校进行培训践学,从而提升“助学兴教”活动的质量效益。

“沈阳市康平县郝官屯镇山清水秀,但地理位置偏远,过去优秀教师引不来、留不住,如今却吸引了不少大城市的优秀教师。”沈阳警备区政委李军说,这里的孩子们再也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希望之光在一个个贫困家庭中升腾。

“从‘扶上学’到‘扶就业’,从学得好到用得上,教育扶贫的靶向还需更加精准!”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同时做好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无缝对接,让没有升入大学的山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技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