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双城记”:一路向上 并肩前行

来源:新华社作者:王攀 叶前 陈寂 陈立新责任编辑:杨红
2017-06-26 08:58

深港“双城”记:一路向上 并肩前行

新华社记者王攀 叶前 陈寂 陈立新

如何形容自己每天的生活状态?是20年前的“去深圳,返香港”,还是10年前的“去香港,回深圳”?

都不是。香港土生土长、深圳投资创业的星利源集团主席林立方说,现在他每天开车往返两地,和朋友、同事说的都是“回”:回香港、回深圳,往两座城市都是归途。

工作、创业、求学、爱情、娱乐、消费、出游……深圳、香港两千多万市民中,越来越多每日往返的“深港人”涌现。

双城生活 共同成长

13岁的深圳女孩张悦彤,是国家攀岩集训队里最小的运动员。这个平时看起来文静“软萌”的女孩,一到攀岩场上立刻变得活力四射。

在进入国家队前,她每周至少一次到香港训练。

回忆起深港频繁往返的经历,张悦彤的父亲张建东说,相比较而言,国际化程度更高的香港拥有更庞大的攀岩人口,也有更完备的训练场地和先进的训练理念,良好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关键性作用。

香港男孩陈熙文,13岁独自赴英国留学。“回到香港后,我想延续和拓展祖父和父亲的洋服事业,深圳的互联网创业环境给我很大启发。”如今已经24岁的陈熙文说。

香港人说的“洋服”,内地叫做“西装”。陈熙文和他的两地团队在深圳观澜开设工厂,主要从事“B2B”高端定制西装出口业务。如今,两地来往已成陈熙文的日常,而内地市场也在企业营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份额。

香港入境处统计,1997年,超过5600万人次通过罗湖口岸出入香港。到2016年,超过8100万人次经由此口岸出入香港,年均增长125万人次。

如今,每天往返深港两地的跨境学童超过3万人,深港两地结成了210对“姊妹学校”,香港6所大学在深圳设立了研究机构。在深圳市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姜力琨看来,回归以来,两地的年轻人越来越熟悉“双城成长”。

这是一条不乏艰辛的成长路。不少跨境学童每天花4个小时往返深港之间上学、放学,有的孩子在地铁上就趴着打起瞌睡。

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成长路。作为南方科技大学的首批统招本科生,李晓阳2016年成为南方科技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他的规划中,深圳的创新活力将和香港的国际化优势一起,共同构成他的起步阶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