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末,春天将来未来,我们迎来2018年转业季,又有许多战友即将从奋战多年的营盘转身。计划安置还是自主择业?或许不少人的心头都画过这个问号。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从自主择业到自主人生,路还长。石晓良分享了自己的酸甜苦辣,罗洪涛给出了逆耳忠言。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题图:韩林 摄 制图:方汉
从自主择业到自主人生有多远
这个冬末,春天将来未来,我们迎来2018年转业季,又有许多战友即将从奋战多年的营盘转身。
计划安置还是自主择业?或许不少人的心头都画过这个问号。
近年来,选择自主择业的战友愈来愈多。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时代、观念、制度和个体的变迁。不过,当我们谈论自主择业时,不妨先跟随韩冬冬的笔触走进《无问西东》的时光隧道,听听这位2017年度自主择业空军女军官的声音,在喧嚣中显得沉静的声音。然后,在开始转业这场人生选择前,让我们先按下思考键,试试求解那道刻于古希腊神庙的千载难题:认识你自己。当你回到内心、询问内心,得到的答案也许不同。
自主,的确是个美好的字眼,有自由的气息,有主体的尊严。但过来人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从自主择业到自主人生,路还长。石晓良分享了自己的酸甜苦辣,罗洪涛给出了逆耳忠言。
任何选择都有代价。或许,得意处也是失落处,失落处也是收获处。愿意承担何种代价?能够承担何种代价?自主,或许更需要自知、自信、自治、自强,用时间和奋斗酿成人生的诗,才能自在、自由、自足、自得。
——编 者
静听内心 无问西东
■2017年度自主择业军转干部 韩冬冬
韩冬冬 摄
这个冬天,刚刚脱下军装,作为北京市军转办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高级研修班”第13期学员,我在清华的校园里听课、骑车、拍照片、交朋友。此前,我对“清华大学”这个名字是敬畏的,然后,敬畏变成了喜爱。所以我下了课就奔向那部电影——《无问西东》,听它讲述清华百年的4个小故事,并不由思考起因军转而改变的人生。
故事一
1923年北平的清华校园,分数榜前,一个叫吴岭澜的学生面露难色。作为一名实科(理工科)生,他的国文和英文是满分,物理学却是不列(不及格)。
于是有了一番他和校长梅贻琦的对话。
“如此天资,当初你为什么不学文科?而偏要念实科呢?”
“因为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
“你求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我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我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但是,你还忽略了一件事,真实。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你慢慢想,转系与否那都是小事……”
不久后,泰戈尔访问清华,吴岭澜在人群中聆听泰斗的演讲:
“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两位大师的“真实”“真心”“真性”,唤醒了这位“实科至上论”的青年,他重新选择了人生。
如今面临转业选择的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最好?于时代,那个最好的“实科”,却不是吴岭澜的最好。其实你的最好,也不必纠结于别人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