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6日电 历时4个月,探访20多座城市,采访拍摄500多人,最终收录100人的形象和故事……维吾尔族摄影师库尔班江·赛买提希望借助《我从新疆来》这本书,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新疆。
8月26日,库尔班江携《我从新疆来》,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在新疆生活过16年的王蒙进行了一场对话,与读者分享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我从新疆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100位在内地工作和生活的新疆人的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工作在各行各业中,但他们都是一个个普通的中国人。
谈到去做这本书的初衷,库尔班江表示,他希望打消一些人对新疆人标签化的认识,讲述真实的、多元的新疆。
“其实我想告诉大家,新疆人和北京人、上海人、山东人没有什么两样。”库尔班江说,他想记录这些在内地的新疆人努力、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们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创造自己的生活,也为社会创造了很多价值。
《我从新疆来》书中所选取的100个人,有律师、演员、医生,也有和田玉商人、刚到内地工作的厨师,还有设计了中国多个清真寺的建筑师、做了50多年维吾尔族音乐的汉族人……
“我从新疆来,现在是新东方的明星英文教师。”书中主人公之一马尔旦·艾尼瓦尔说,他在国外出差时,外国人知道他来自中国新疆,都显得十分惊讶,“原来新疆人也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这种惊讶来自于了解的缺乏。”马尔旦说,新疆是外国人了解中国一个很好的窗口,即使他们把新疆看作是一个符号,“那我们也要做最漂亮的符号”。
马尔旦是众多在内地工作的新疆人的一个缩影,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但都在通过各自的努力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新疆各族人民对我恩重如山!”为《我从新疆来》一书作序的王蒙说,“多年前,我在新疆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新疆人民热情淳朴,新疆文化多元而共通。”
8月16日,王蒙的小说《这边风景》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而此书正是王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新疆农村劳动期间,以新疆的风土人情为创作背景,为读者展示的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
“库尔班江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新疆。”王蒙表示,他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也让我们看到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要创业、要发展、要做出成绩来,这是新疆人的前途,也是人类的前途。”
目前,《我从新疆来》一书的英文版已在海外发行,日文版正在翻译过程中。此外,土耳其新生出版社已经与新世界出版社达成了引进此书土耳其文版的意向,阿拉伯语版权的输出意向也正在洽谈之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即使我们的长相不同,口音各异,但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的故事由我们自己讲给世界人听。”库尔班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