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资源有效转化 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俗话说得好“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由于距离祖国内地路途遥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之初,喀什地区一无电,二无石油,三无煤,工业只有散布在城乡的一些零散经营的个体手工业者,商业仅仅能满足简单的日常生活。60年来,在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喀什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借助四省市的力量,形成互补,喀什的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以及相关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60年前,喀什农业基本是“靠天吃饭”,品种单一、产量低。1949年全地区耕地面积440万亩,人均粮食165公斤、棉花2.1公斤、油料3.3公斤、牲畜1.4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喀什各级党政坚持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为己任,着力建设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培育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全区形成了以粮、棉、林、畜、设施农业、非农收入为主的特色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民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基础更加稳固。
201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7.3亿元,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初1956年的1.14亿元,增长382.5倍;较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2.35亿元,增长185.1倍,较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前2009年增加197.43亿元,增长82.3%。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之前,喀什几乎无工业。1957年国家划拨专款兴建轧花厂,棉花加工、纺织业开始兴起,以喀什棉纺织厂为龙头,带动了棉纺工业的发展。五六十年代,各县市纷纷办起了酿造厂、食品加工厂。进入新世纪,喀什各级党政牢固树立“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理念,借助援疆省市的力量,进一步突出工业、加强工业、突破工业,做大总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喀什工业经济进入快车道。
自2005年建设第一个工业园区——南疆齐鲁工业园以来,全区掀起了工业园区建设的高潮,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建设,喀什地区已拥有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工业园区11个。初步形成了以鑫慧铜业、恒昌铅锌为主的冶金业;以石油化工、硼化工为主的化工业,以水泥、页岩砖、宝钢金属制品为主的建材业;以新华纺织、正阳纺织、裕隆华顺为主的纺织业;以果品核桃、面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伽师摩托、英吉沙鲁英专用车制造、山推工程机械为主的机械组装业;初步构建起了适合我区发展阶段的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由1955年334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19亿元,增长了3900多倍。特别是近10年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5%,一直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1949年新疆刚解放时,喀什城区内有1000元(新疆银币)以上资本的固定商户943户,从业人员仅1108人。1990年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近10年来,商贸物流、旅游、餐饮、住宿、外贸、仓储等第三产业迅速兴起,2014年全地区个体工商户7.5万户,从业人员10.3万人,注册资金18.7亿元;私营企业1.1万户,从业人员8.8万人,注册资金37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8.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2.1亿美元,接待游客35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7.5亿元,带动就业73674人,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48.9%,相当于第一、二产业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