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交通救援大队跨国救援,珠峰为碑镌友谊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吴爱军 温常青 李秦卫责任编辑:吴昊2015-05-27 17:02

资料图: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在赴尼泊尔地震救援抢通中,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当表率。涂敦法

难题当头,他们是不断创新的智者

空无一人的帐篷,没有装备的车场。5月4日早,记者再次来到指挥部时,昨天人员急得没事干和装备扎堆的情景不见了。

“现在,我们还嫌机械装备不够呢。”指挥部值班员谢丰华介绍说,昨晚指挥部一夜未眠,换来的是“分段推进、多点展开、先通后扩、抢保结合”的新战法。

“今早天麻麻亮,所有机械装备和操作手就出发了。”谢丰华说,当天,救援大队就从樟木口岸向加德满都推进了16公里。

“怎么可能?”5月8日,听到中尼公路被全线抢通的消息时,尼军方代表塔帕不相信这是真的。沿途勘查后,他耸耸肩,笑着对救援大队官兵说,奇迹!

奇迹来自心迹,也来自足迹。

5月15日上午,当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地质灾害勘测分队分队长蔡有良和队员们来到2号点山脚时,眼前情景让他心头一颤:多是棱石的陡坡上,缝隙里长满密密麻麻的灌木。拨丛落脚,踩到的全是湿漉漉的青苔。从山脚到勘测点仅3公里多的直线距离,却有1400米的海拔差。

上不去,标注地质灾害点就是空话。怎么办?蔡有良跟队员们围成一圈通过“诸葛亮会”找到了方法——“走没有路的路”。就这样,他们抓住藤蔓,像攀绳索一样,用3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标注点。

“5处崩塌点,4条新裂痕缝隙,最长的220米,平均宽度1.2米……”当天下午4时30分,蔡有良和战友们回到营地,记录下了这样一组用生命换来的数据。那天,他们每个人的脸上、臂上、腿上,都留下了几道刚刚划伤的血道子。

在尼泊尔抢通道路期间,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的官兵们都想着法子多为尼泊尔人民做些事。他们多做的这些事,都不在分内,但却再一次让尼泊尔人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巴拉比西镇南侧约2公里的小桥,尽管在两次强震中没有塌陷,但很受伤:桥面上六七条宽度不等的裂纹告诉人们,行人可以,货车通过,险。当地政府想让这座桥起死回生,可因难度太大,放弃了。

“别人都放弃的事,我们往前凑不是多管闲事吗?”指挥部决定对这座桥抢修加固时,有人如此质疑。“对尼泊尔人民有益的闲事,我们多干。”就这样,救援大队组织随队的桥梁专家与国内专家会诊,终于找到解决方法。他们从国内运来价值近10万的钢材和水泥,在1周内加固了这座桥。从此,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车辆,经这座桥运往了巴拉比西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